《五灯会元》载:
唐代源律师见大珠慧海禅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
「一期一会」大致如此。不问前缘,不求后会,唯余斗室、二人、一碗茶。俯仰之间,便是整个世界。
譬如你在茫茫人海中,与一位女子擦肩而过,刹那间,瞥见她的容貌,不由得心动了一下。脚步放缓,下一瞬,她已汇入人海,杳无踪迹。你知道从此再无机会相遇,于是继续前行,不留涟漪。这便是一期一会。
又譬如,你在火车上,与邻座抵足而眠,相谈甚欢,聊了一路。下车时,彼此道别,不留联系方式,不问姓名,转身投入忙碌的生活,从此再不联系。这也是一期一会。
又譬如,晚霞映在晴雪上,夕阳从山头透过来,恰逢极好的角度,很美。下一秒,光影变换,再也无法重复。不摄影,不遗憾,专注于这瞬间的美,便是一期一会。
简而言之,面对一切际遇,不抱杂念,只做该做的事,不遗憾,不患得患失,专注于眼前的这一刻,让心灵静下来,便是这种心态。
佛教说因、缘、果、报。面对种种际遇,动心动念,是为因;患得患失,是为缘。因缘相合,乃生果报。与朋友相谈甚欢,生出欢喜之念,是因,但总想着「今后是不是不能相见了啊」、「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啊」、「真想把这一刻定格下来」,等等,便是缘。光有因生不出果报,但有了缘,便会积累业力。虽然未必会产生后果,但这份业力,已经添在了心灵上面。
所以,「一期一会」,也许就是,让随着际遇生出的「因」,在下一刻消散。倏忽而生,倏忽而散,一碗茶之后,再无因果。也就是说,对于在这一刻产生的「因」,不制造「缘」,不留给它产生业力的机会。
许多人说,「一期一会」是珍惜缘分。其实,缘分为何要珍惜?无非是因为再也没有下次而已。但产生「再也没有下次了」的念头,因而格外谨慎、流连,也是一种「缘」,更是一种对平静心境的打破。
故而,「一期一会」,不执著于某一次的相会,而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一口水,每一息呼吸,每一步,每一次见面,都要抱着日常、自然、专注、平静的心态。并不是因为「没有下一次」,而是因为,每一次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每一刻我们都在死去,然后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