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平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究怎么样表示“一半”的过程,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会读写分数。
(2)通过折纸活动,创造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分数的意义。
(3)感受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具准备:
苹果、水果刀、 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两个游戏。听清楚第一个游戏的规则,回答我的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 用伸出几根手指高高举起来,行嗎?
①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②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③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师:为什么不伸手指了?(每人只有半个苹果)那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苹果”呢?你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一个东西的一半”?
(3)学生动手创作(画一画?),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
(4)师: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就是,读作“二分之一”,它是我们数学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也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认识一个分数。(板书:,分数)
2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2.1涂一涂,认一认
师:其实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课本67页,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2.3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1)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对折两次然后展开观察这张正方形的纸被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师: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
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三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合作交流,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认识了分数。看来靠自己动手认识分数,大家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屏幕
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任意选择四个图形完成)
(2)练一练。
师:这是一道判断题,请你仔细阅读,他们说的对吗?错在哪里呢?
(3)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4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练习,68页1、2题,看谁做得又准又快。
5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数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它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数,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展示一下你渊博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研究分数的。
6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表达能力。
6.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图形直观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6.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