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注册 
   
答案网
  
 
 首页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课后答案 | 日记大全 | 作文大全 | 句子大全 | 美文阅读
 练习册答案   |   暑假作业答案   |   寒假作业答案   |   阅读答案   |   学习方法   |   知识点总结   |   哲理小故事   |   祝福语大全   |   读后感   |   名人语录   |   题记大全
 栏目类别:我爱答案网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18/6/23 9:26:00  手机版

  1.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初三化学的重要内容,是酸碱盐的核心知识。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其教学要求为“初步认识并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比较零散,其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已经认识了三种。

  3.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感知,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增强其成就感;同时以文字形式呈现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思路;并通过构建图形,归纳酸碱盐性质;最终讲练结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巩固酸、碱、盐的性质知识。

  ②归纳提升并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

  ③归纳常见的离子鉴别方法并强化化学用语的理解与应用。

  ④初步体会看图题、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的解决,体会酸、碱、盐性质的应用;通过知识网络的构建,形成对知识体系的认知,并初步形成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同时初步体会框图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分析不能共存的离子对,达到认识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目的;通过创建“红旗”图示及“瞻前顾后”成语的运用,简化记忆并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巩固、强化化学用语的理解与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

  6.教学设计过程

  【引入】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忘记盖盖子的氢氧化钠固体,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探究其成分。(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入课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展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猜想成分。

  积极发言:

  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教師活动】肯定猜想,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如何来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活动】踊跃回答:有学生说取样并滴加无色酚酞,变红,猜想一成立。另一学生不同意指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又有学生指出取样并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其他学生又指出若含有氢氧化钠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都进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

  【教师活动】抓住机会,进行引导: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酸碱中和反应优先发生。(提升认知)

  (通过问题的解决,回顾并强化酸碱盐性质的相关知识)

  【变式呈现一】幻灯片呈现(图像)

  【学生活动】经过小组讨论,组间互评,又制订出以下方案:

  取样,先配制溶液并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再向上层清夜中加入无色酚酞,同时分析为什么不能加入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在台前演示,取得预期结果。(初步体会看图题的解题思路并亲身感知,同时体会到了解题成功的成就感)

  【变式呈现二】回顾整个过程,幻灯片呈现:

  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1)NaOH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Na2CO3。

  (2)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

  (3)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4)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猜想假设】

  猜想一:固体全部为NaOH。

  猜想二:固体全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并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_____________ 7(填“>”“<”或“=”),说明猜想一成立。

  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待沉淀不再产生,过滤,再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三成立。

  【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答题,并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问题的解决初步体会探究思路,并巩固化学用语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活动】我们先观察一下大家书写的反应方程式,这些都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是那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互相点评,同时指出酸碱盐间的反应大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教师活动】归纳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及特点,明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不能涵盖所有的化学反应。如高炉冶铁、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有机物燃烧。(2)中和不是基本反应类型,从属于复分解反应。

  请学生找出各反应中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学生活动】书写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幻灯片】酸碱盐性质、8类反应、5类复分解反应、离子共存。

  (图形呈现,简化记忆)

  【学生活动】构建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体会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师活动】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归纳:酸五、碱四、盐四。一共十三点,能写八类化学方程式,其中五类属于复分解反应。

  【幻灯片】

  (“红旗图示,形象直观”)

  扛起这面大旗,你就掌握了酸碱盐,理解了复分解反应。

  归纳: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瞻前顾后。瞻前: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都需溶;顾后:生成物——沉淀、气体或水三者之一。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能否共存,请你归纳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学生活动】讨论书写:

  ①H+,OH-

  ②H+,CO32-/HCO3-

  ③NH4+ ,OH-

  ④Ba2+/Ca2+,CO32-

  ⑤Mg2+,OH-

  ⑥Cu2+,OH-

  ⑦Fe3+,OH-

  ⑧Ag+,Cl-

  ⑨Ba2+,SO42-

  【教师活动】常见离子的检验

  ①H+:利用酸的性质(五)。

  ②OH-:利用碱的性质(四)。

  ③NH4+ :加入OH-,有氨臭味气体产生。

  ④CO32-:酸(H+),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⑤Cl-:取样,先滴加硝酸银(Ag+),再滴加稀硝酸(HNO3),产生白色沉淀。

  ⑥SO42-:加入混有稀HNO3的钡盐或碱(Ba2+),产生沉淀。

  (以上设计不仅是为了引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想让学生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并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

  7.课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在做中学,即让学生亲身感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归纳。并且教师还应尽可能地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從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初三的复习课大多是进行知识的罗列及重现,所以课堂枯燥无味。再加上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使学生昏昏欲睡。而本教学设计则注重采用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实验,并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创设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课堂气氛也由此变得活跃。最终通过构建知识图,形成了知识体系,了解了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观点,并通过创建“红旗”图示以及“瞻前顾后”成语的运用,简化了需要记忆的部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流程图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文库大全
 作文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网 娱乐新闻  我爱答案网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