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注册 
   
答案网
  
 
 首页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课后答案 | 日记大全 | 作文大全 | 句子大全 | 美文阅读
 栏目类别:答案大全

为什么出发

更新时间:2019/9/11 10:03:00  手机版

  为什么出发

  每一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远方变得更近一些。“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最早出自纪伯伦的诗《先知》。

  德国作家波尔讲过这么一个寓言故事。一个渔夫在海边悠闲地晒着太阳。一个旅行者看见了,问他,为什么不出海打渔去挣钱?渔夫回答说,为什么要去赚钱呢?旅行者说,赚到很多钱之后,你就能买到大渔船,在船上晒太阳打瞌睡。渔夫笑笑说,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吗?

  对这个寓言,有很多种理解,其中之一,是意在提醒人们,财富只是手段,快乐才是人生目的。当一个人扬帆起航开始人生奋斗时,应该明确方向、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人生哲理如此,社会发展亦然。手段与目的的悖谬,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人感到一种戏剧性的“异化”。原本,在事物发展的统一体中,手段源于目的,并且服务于目的。但是现在,目的的价值被虚置,约束力被虚化,手段不仅伤害了目的,甚至能摆脱目的的引导和规范,自成一套新的运作程序,使自身成为另一种“目的”,这就不仅是本末倒置,而是反客为主了。

  难以回避的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手段成目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手段何以游离出本来目的,又何以在现实中找到扎根自立的土壤?人们发现,“不当手段”成为“不良目的”的一系列“魔术”中,最为根本的是利益的变身:公共利益蜕变为私利工具,全局利益被地方利益遮蔽,长远利益为眼前利益牺牲。手段变目的,与其说是手段自身的异化,不如说是利益的异化。而正是由于利益的分化和侵蚀,使目的和手段分道扬镳,南辕北辙。

  甘地说过,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事实也多次证明,不正当手段背后,常常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然而,现实的复杂性在于,许多不当手段已经暗度陈仓,却还要明修栈道,打出正义目的的幌子。对这类“口言善,身行恶”现象,我们既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戳穿其伎俩;也要严肃法纪,加强问责,不让其得逞,树立起公平正义的导向。

  这也从反面启示我们,“莫为浮云遮望眼”,永远不要被浮华的表象所迷惑,而应执着于探求和实现事物发展的“真意”。城市再美,只有成为居民的宜居之所才有魅力;财政再强,只有化作民生的各项实惠才有意义;工程再大,只有作为发展的推动力量才有价值。以这样的视角观照现实,思考问题,眼中的世界才会更加真实,迈出的步子才会更加扎实,未来的图景也会更加清晰。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早就告诫世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今天,我们社会发展的航船正劈波斩浪,高歌猛进。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多一些清醒和冷静,时时检视和反思,追问目的,审视手段,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在正确的方向上稳健前行,才能走得更远。

 热点推荐:
 相关推荐
 网友关注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9   答案网免费下载答案 www.zqnf.com  岗位职责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