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上有很多励志的句子,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等等,这些句子不仅励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哪里讲了什么道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劝学》。荀子是战国时期知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在《劝学》中,准确与清晰的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学习的重要性,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方法和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本意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中心思想:表达了学习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必须要经历漫长的摸索与学习,一步一步达到心中所要到达的地方,翻山越岭,不留余地,这不止是一种学习的境界,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在劝诫世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只有如此,wwW.Zqnf.cOm方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原文节选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