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书中记载了萧红的童年时光,有悲伤、有欢乐。呼兰河是萧红小时候所住的地方,她的祖父死在了那里,她的二伯也死在了那里……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二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一)
成年人在回顾童年之时,向来不是怀着轻 松的心情的。更何况,萧红童年生活的呼兰河 畔,善良的劳动人民如此的贫苦、无望、愚昧、 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难发现,那许多藏在 表面平实甚至欢快的故事下的寂寞凄婉。风 景寂寞:蜂蝶在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 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人更 寂寞:受不住风霜雨) 的,被自然拉着默默离 开人世,“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 ) ,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些伤痛在作者 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一支寂 寞苍凉的调子,在未来的生命中久久回放 ……在无数灰白的日子里,祖父家的花园便是“我”生命中最亮丽的色彩。“蜻蜓是金的,蚂 蚱是绿的”,“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 绿,新鲜漂亮”……祖父是最关心“我”的人,他 那笑盈盈的眼眸宛如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 月,给“我”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幸福。祖父教诗, 祖父烤鸭子,祖父慈爱的话语,都是“我”心头 最温暖的感动。
“我”是多么希望能和最爱的 祖父长久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时间在流逝, “我”在长大,祖父在变老,终于有一天,“祖父 几乎抱不动我了”,幸福的时光原来也在渐渐 离我远去。祖父家的后花园,就像一座象牙 塔,为“我”的灵魂提供了一片美丽的栖息地。 然而园外的世界,终究是残酷的——这就更 为作品增添了一层无奈的感伤。
人,总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园的。《呼兰河传》这 “回忆的诗学”,给予了我们片刻的精神的回归。回首童年,确有千般滋味。
《呼兰河传》读后感500字 (二)
读完了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心情是复杂的——有愉悦,有伤感,还有释然。正如茅盾在序言中所说,它不像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于它更像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读着这部小说,仿佛看到萧红就站在我的面前不曾离去,如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娓娓道来她童年的趣事:呼兰河的人民是那样的善良,知足,过着一尘不变、与世无争的生活……随着笔调一转,萧红变得忧郁起来,我们看到的是她单调寂寞的童年,尽管祖父给了她很多慈祥的爱和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对于一个得不到家庭温暖和父母爱的孩子来说,她的内心是孤独的,也许这也是导致她日后在三次婚姻中屡遭失败的原因吧。
我认为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是消极的,如同翠姨,她生活在新旧社会交织变迁的时代,对于现实的不满只作内心默默的反抗,呼兰河转又是积极地,在大革命时期总有一些像萧红这样具有先知先觉的进步人士,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唤醒民众愚昧的良知,揭开他们被蒙蔽了双眼的面纱,读完这本小说,也深深感受到活在当下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对一些落后的农村依然被贫困愚昧困扰的现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