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新教学是当前美术教学的新的课题。因为美术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好的美术作品出现。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绘画时作品缺乏新意,没有创新的内容,学生作品缺少想象力。因此美术要回归本真与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展示个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的情境中,是美术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创新教学 生活想象 创造力
创新教学是美术这门课的特点所决定的,没有创新就没有美术作品的出现,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中的主线。可以从以下的经验和感受思考。
一、认识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其乐无穷的,但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盲目的无意识状态中,作为教师就要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捕捉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间。善于从平淡的表面去表现其不平常的美。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1,做一个有心人,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2,努力挖掘其中美好的东西;3,找出其中的新,奇,趣。如果不能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去挖掘生活中的动人之出,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吗?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想象则是开启创作的钥匙。将感受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德国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也指出“没有想象力,一切功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乌有。”“灵通八极,心接万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以其幻想、联想等方式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种神思的力,这样对于他将来的艺术创作将有着神奇的不可低估的力量。而想象力的培养,源于生活中情景的创设,构思的独到,学生由于平时进行美术创作训练比较少,因此,在创设情景方面有一定难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如何从经典作品中导入形式美感
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经典作品导入形式美法则,研究它们的构图布局、位置安排、取舍关系等。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把在这些优秀作品中体会到的精巧构思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
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是形式美最高级最简单的法则,也是最常用的规律,对立统一产生的效果是朴素的辨证和谐。美术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形式美感,因而,有了这样一层铺垫,学生对的审美视野会有所拓展,学生在面对素材时,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经营画面,特别是视觉中心的把握,主次的协调,空间深度的控制。
四、素材的提取与草图的创构
对素材的搜集学生往往感到头痛,尽管觉得生活的场景无限广阔,但选取哪个片段,是需要教师深入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走进生活去用点、线和色彩甚至相机去记录眼前的一切,然后集中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从艺术规律的角度把握,探讨、发现美的所在。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用各自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创作画的要求,通过连续的追问,或询问认知加工性问题——如解释、验证、重新聚焦和限定核心问题,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最感动的细节和精彩的瞬间,把景致之间的微妙差距提取出来让学生明白,一幅创作画,不仅有表达主题与意义,还要意趣、生活气息、真情实感的结合。生活中许多朴实、真诚的形象是由细小的瞬间组成的。因此,素材的提取离不开对生活的感受。
五、绘画创作的加工完成
对草图做进一步修改,这个过程完成后就要考虑用何种形式手法去表现,多数情况是学生往往会把创作画表现成与素材一样,把像不像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情况的普遍将是学生在绘画训练过程中得不到提高的原因,教师这时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找在原因,让学生选取的作品与作品素材原型对照,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是如何对素材进行分析、感受、提炼、夸张。在进行画面结构时,要让学生抓住关键的一点:横线用直线衬,直线用横线衬,一横一直,一个层次,一直一横,又一个层次。看看那些经典画作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其实是非常充分,创作手法有绘画性的也有表现性的,具体要看你要表达的主题需要,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选择水彩表现会更好,要表达强烈分明选择版画效果会更好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在绘画时也能表现在美术创作上,教师细心的发现学生身上有这些创造力,如有的学生对线条运用比较喜欢和敏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侧重用线来表现。具体刻画要有情绪和气氛的传达,主体突出在绘画时通常要放在视觉中心位置,背景要虚而不假,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色彩处理可以与主题成一定对比关系。
总之,初中生的审美观念逐步得到形成,有了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是培养创作能力的重要时期,更主要是形成发现的眼光,自觉的在平凡生活中寻找或发现创作目标,并能以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