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千年的发展之后,有些传统文化被传承下来,而有些则被人们遗忘,遗忘的传统文化并不代表不好,重点在于文化传承不到位。鉴于这样的情况,国家提高了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关键的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本文对高中语文自能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自能阅读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此教学的开展,高中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自然备受人们关注。教师为了做好阅读教学工作,采用了自能阅读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此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更好地开展自能阅读教学提供帮助。
一、自能阅读相关内容阐述
(一)概念
所谓自能阅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促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反思阅读内容,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1]。自能阅读和以往阅读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阅读的,而在自能阅读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此种阅读教学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其作用更加显著。
(二)现状
当前自能阅读教学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看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导致自能阅读教学陷入泥潭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是应试教育,考试压力使得学校、教师及学生都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阅读,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练习题,以此巩固掌握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其次,教师和学生对自能阅读教学的信心不足,认为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怀疑态度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真正投入教学,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高中语文自能够阅读教学有效开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处于阅读主体地位
自能阅读的本质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能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体性,让学生能够处于阅读主体地位,改变过去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强制性让学生阅读的状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式等加以了解,然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职责仅仅是引导,不能参与学生的阅读,要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自己习惯的阅读方式阅读。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行为是其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学生才能心如旁骛地投入阅读,进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语文阅读并不是指简单地浏览一遍文章,这样的阅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学生之所以要阅读,是要通过阅读找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明确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分析文章的写作方式等,可以说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自能阅读过程中使用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有效地探究阅读内容,从中获取主要信息点等,当学生具备自能阅读能力后,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习题的准确率。
(三)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
在自能阅读中,最重要的是读,所以教师在开展自能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更多读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在合理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为学生预留一些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能阅读。同时,教师应减少阅读提问,通过提问节省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融入文章,自己根据文章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当学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有极大的提高,其阅读效果就会更好。
(四)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自能阅读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又要把握度,因为就实际情况说,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转折点,语文教师要为高考而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自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更多地阅读教材内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能阅读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让学生更从容地应对高考[2]。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自能阅读教学,通过此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知识,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高考及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黄淑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探索[J].语文学刊,2011(10):94,101.
[2]顾德永.中学语文自能阅读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