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阶段各学科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以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为例,谈谈我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政治历来是高高在上的东西,离普通人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实际上政治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以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来,政治就一直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存在于我国初中以上阶段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目的就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制度和组织架构,更加熟悉社会主义制度的运作方式,从而在未来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活和工作,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投入自己的力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智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以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各科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更加广泛,就以高中政治这门课程为例,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内容的表面化来说,高中政治教材中所涉及的每一部分知识都开始向着纵深化、详细化方向发展。但政治本身涉及的就是严肃性的内容,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因为知识的单一性而逐渐失去对于政治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抓住课程改革的大方向,顺应教学大纲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打造有趣、有活力、高效率的高中政治课堂。
一、“一言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众所周知,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教育,并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领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而学生进入学校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从教师处获得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不自觉的对学生产生“轻视”心理,而对自身产生过度的自信。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来不尊重学生的需求,而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附属品,认为学生只需要根据教师的思维和指导亦步亦趋即可,长此以往,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会逐渐磨灭学生对于政治学习仅有的热情,结合政治学科严肃性的特点,更是导致教学效果的雪上加霜。所以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知识传输模式。
首先,相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来说,政治教师的备课压力相对较小,因为政治主要是依赖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政治科目所包含的知识面相对固定,所以在日常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放到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上节课知识的学习状况,制定相应的随堂检测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在上课最初做到温故而知新,并通过以往知识的回顾逐渐带领学生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研究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保证政治课堂的趣味性、活力性,从而中和政治学科严肃性。
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知识传输模式,而是要通过授课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调节教学侧重点。例如通过提问的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不论是从思维还是行动上都能够融入课堂情境中,继而逐步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随堂检测学生的听课状态和效果,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
二、“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中,教学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考试,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来说,高考是一种一次性选拔人才的模式,学生三年的努力就看最后两到三天的考试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有意识的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广泛的接受知识,提高考试成功率。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往往是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达不到教师的教学预期,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提高知识的实际接收效率。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知识层次的划分,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点。例如我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发现,任何知识点一般都会围绕是什么?怎么做?有何意义?这几个层次展开,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按照这个层次来一个个梳理、分化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也更加有条理,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其次,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高中政治这门学科来说,探究式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政治是一门记忆为主的学科,所以在政治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知识都能够实现自学,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则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和逻辑的整理。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减少教师的课堂参与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活力。
三、重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我国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对于政治这样一门理论为主的学科来说,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是将精力完全放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上。但新时期素质教育更加提倡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首先,政治科目设置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固定的制度和组织架构,了解新的国计民生也是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将国内外政治事件带入课堂,和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事件的分析中。
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从时事政治中选择一个事件,模仿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这种带有竞争性的讨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分析问题,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素质教育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出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是新时期高中政治教学的基础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遵循“以人为本”等新型教学理念的引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探索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