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关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分析

更新时间:2017/2/11 21:29:00  浏览量:2850

  【摘 要】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科学探究形式去获取有用的知识信息,提高对知识点的认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分析

  1.前言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的科学探究,积极参与到学科的自主学习中来,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做自己学习主人的乐趣,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对教学知识点葆有学习的热情,并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

  (2)让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变通。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更加的灵活变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依据不同物理知识点难易度,进行教学方面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结合自身的亲自实践,来探究与思考问题,最终得出问题的结论。这种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3.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

  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内容设计,进行相关实验的设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来发现与解决问题[1]。另外,教师也要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设计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将结论融入实际,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3.1以教师为教学主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填鸭式为主,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探究性学习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探究性学习模式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但若是脱离了教师,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因此,要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性进行全面的掌握,还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例如,在力的原理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出适当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开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球状物体为实验品,分别设置三块不同场地,包括沙地、木板与雪地,让学生回答相同力弹开的球状物体,在以上三块场地中行走距离最长的场地,且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提高。

  3.2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各有不同。而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需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达到融会贯通。在问题情境的提出中,教师可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拓展性、综合性的问题,而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相对概念、基础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如:人体在距离汽车尾部的20m位置,以速度v=6m/s匀速跑过,而同时,汽车以1m/s2的变速静止启动,并加速直线运动。人体是否能够追上汽车?在这个问题的解答中,假设经过t秒人跟汽车速度相等,也就是V人=V汽,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汽=at。即v=at,将其带入可得t=6s。在6s以内,人跟汽车的位移为X人与X汽,而由公式X人=V人 t,X人=36m,X汽=1/2at2,X汽+△X=38m>36m。所以,人体不能追上汽车,且最小距离为2m。在问题情境的提出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大多数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问题点,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能够从多渠道中获取信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学习效率的提高。

  3.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通过教学知识整合,将物理的相关实验结合到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对实验知识点带有浓厚的兴趣。在讲解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点时,高中物理老师要以教材知识为支撑,并结合生活实事来进行知识点的延伸,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例如,在摩擦力增大与减小原理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实际生活案例作为知识点的切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物理中摩擦力的利弊及趋势方式跟环境因素的主导因素。以这种形式进行知识点的切入,能够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弊端,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得到亲身体验度的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迎春.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J].学周刊,2016.10(28):179-180

  [2]郭威,薛耀锋,王骏.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12):131-132

  [3]林惠坚.合作探究,快乐学习——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12(36):132

 与学习模式有关的高中物理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