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浅议新课程高中物理的问题教学

更新时间:2017/2/12 10:03:00  浏览量:3472

  【摘 要】新课程高中物理的问题教学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疑难,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就会疑则有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问题教学

  新课程要求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抽象难懂的理论离不开高效的问题设计。在师生、生生的相互讨论中,增强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促进知识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巧妙地变换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突破和创新。

  一、问题教学定义

  问题教学,即问题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合作、体验,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问题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实施,有具体以下4种应用:

  1.提出问题 以疑导读

  2.自学思疑 横向议疑

  3.充分解疑 总结收尾

  二、研究理论依据

  1、传统“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世界上首倡启发教育式教学的教育家,他的至理名言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主张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新课程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的原则

  1、把握层次性原则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设置物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层次性的问题。

  2、把握针对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不仅要做到循序渐进,还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3、把握好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置物理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深度和梯度。

  四、新课程高中物理问题教学的方法

  1、导学时提问

  一般用于指导学生自己预习,引导学生看书,使预习有序并能抓住这堂课学习的重点。学生按此设疑顺序自学,不但抓住了重点难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2、导入时提问

  一般用在每节课的开始。新授课中所讲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发展、提高。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根据新课内容正确设计导入性的提问,就能将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使学生不感到突然,产生对新课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积极思维,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一般可以用教师提问法,学生练习法,实验法等。

  3、递进式提问

  一般用于每节可课的授课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表及里的逐步提问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本质领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提问要注意层次清楚要照顾解决推理的逻辑性和由易到难的递度。

  4、诱导提问

  一般用于思考问题或演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为学生解决问题搭梯子。即必要时教师可提示或缩小思考范围或旁敲侧击以降低回问难度,让回答问题的对象体验成功喜悦的一种提问方式。

  5、反诘提问

  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应用公式时出现偏差,有时从正面讲解难以凑效,采用反诘提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密度ρ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之一,所以对于同一物质ρ的数值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的变化而改变,它的计算公式ρ=m/v。有的学生认为密度和质量成正比,和体积成反比。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可以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将一块砖劈成体积相等的两半,对于其中的半块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生动形象的解决了问题。

  6、类比提问

  一般用在复习课中,对于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相似容易混淆的地方规类提问、总结,不但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且从共性中了解个性,增加了区分度。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波形图线的画法就可以设计提问三种画法的优缺点加以比较:

  ①如何根据振动方程画出波动图线?在已知各个质点的振动方程的条件下,分别确定某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置,连接各点,画波形图线。缺点:必须知道各个质点的振动方程,计算较繁。

  ②如何确定特殊质点的位置画出波动图线?在波动的过程中,由于后一质点的振动情况总是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情况。根据波动的这一特点,当确定了波的传播方向以后,可判定各特殊点的运动方向或将要运动的方向,再确定每一个特殊质点,经过t秒后所在的新位置的各点,就能画出新的波形图线。

  ③如何通过质点运动状态的平移画出波形图线。由波的形成可以知道,质点(振源)每作一次全振动,波就传播一个波长。也就是质点振动一个周期T,由该质点引起的波动状态就传播。当我们确定了原来某质点波形图线,又知道了该质点振动的时间,可以用平移y轴的方法或平移原来波动图线(平移方向与平移y轴方向相反)方法得到新的波形图线。

  7、设置悬念提问

  一般用在一节课的结束时,对于需要进一步引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做答,而是指出疑问让学生课后充分思考求得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使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结构化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设计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和易混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还经常设置障碍,引学生“上当”,然后分析“上当”原因,增强学生的“免疫力”。还可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用浅显易懂的提问,生动活泼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8、变通提问

  许多物理问题,从某一角度去看学生理解了,但换个角度却又糊涂了,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地要求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地问法,从不同地角度提问,不仅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如问学生:光的衍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如果改问:我们常说“闻其声不见其人”它所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学生把声和光加以比较,故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种弃曲就直的提问方法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9、巩固提问、习题课提问

  每章的巩固环节除了回顾本章所讲的知识链外,还要练习各种各样的习题,从不同角度提问,通过学生回答可以取得巩固知识的良好效果。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解题,可以贯通物理概念、公式、原理、深刻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掌握巧妙地应用有限的信息去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在评价教学与选拔学生主要靠考试,而考试又是以各种各样的习题去测定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的今天,中学物理习题课教学理所当然地为全体教师所重视。各种类型习题的提问设计不作一一介绍,着重讨论如何使学生表面看起来无法解决的习题,通过简化,使学生迎刃而解。

  总之,新课程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产生疑难,为学生布设解决疑难的阶梯,就会疑则有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与新课程有关的高中物理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