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待进生”是每一门科目的日常教学过程都会出现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对于化学这一类问题解决型学科来说,大量“待进生”的存在对教学进度和班级教学氛围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想做好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转化“待进生”是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化学;待进生;转化
众所周知,学生由于天赋或兴趣、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但从班级教学均衡性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某一门课程中呈现出的差异性大小会有一个度来衡量,超出一定的度就会导致班级学生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待进生”群体,进而随着“待进生”群体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和知识传输效果,导致班级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对教师来说,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实现“待进生”的转化,尽量避免班级学生知识学习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对于语文、政治这一类对于学生记忆能力依靠较多的主观性学科来说,化学、数学这一类问题解决型学科更容易出现“待进生”,其中缘由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问题解决型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较强,知识点之间通常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以学生在任何一个环节掉队就会出现连锁反应;另一方面则是化学、数学这一类学科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较多的要求,所以知识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两方面的综合累积更容易拉开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所以下文中我将以高中化学这门典型的问题解决型学科为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日常教学中如何转化“待进生”。
一、教学意识上建立平等观念
素质教育实施之前,我国曾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之下,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考试至上”,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保证升学率来展开。所以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都会提前择优培养,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为了适应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教师不论是在备课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有意识的以学习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进行教学知识的设置和传输,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待进生”群体的不断壮大,所以要想转化“待进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一视同仁的观念。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学生为本”,这里的学生是指班级全体而不是上文中所讲的单纯的某一部分,尤其是在教学知识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优先考虑“待进生”的学习需求。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仅仅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高中化学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难度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说就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就导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打好学习基础的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就会格外吃力,甚至是直接跟不上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每一章节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中都要做到基础为主,尤其是针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师要通过最为直观的例题将基础思维角度和公式、定理的运用讲解透彻,从而让“待进生”能够先将最为基础的内容掌握好,才能为接下来其他稍具难度的知识内容的学习提供可能。
二、教学方法上有所侧重
对于化学这一类问题解决型学科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输工作,更要在知识传输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公式和定理举一反三的能力。而教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待进生”都是缺乏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导致知识学习效果的低下。所以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理论知识传输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慎重挑选教学方式,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首先,我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探究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待进生”转化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身就非常适合化学这一类较为依赖公式的客观性学科;而分层次教学的重点则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出不同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弱点所在,从而对症下药。所以在学生学习能力分层次的基础上开展化学教学内容的探究,不仅可以实现小组内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待进生”在学习思维、方法、动力方面的转变,还能够减轻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从而将更多地精力放到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中。
其次,在“待进生”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坚持鼓励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代表了专业领域的权威,所以教师的肯定是学生学习的莫大动力,而“待进生”在学习效率持续低下的情况下,相对其他学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肯定他们的努力,发现其学习中点点滴滴的进步,并及时的给出表扬反馈,。这样可以让“待进生”从心理上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为了回应教师的期待而不断努力。
三、课下巩固时对症下药
对于高中化学这一门学科来说,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积少成多、持之以恒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在做好知识传输的基础上,做好课下巩固和指导工作,从而实现当天所学内容当天掌握的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简单的日常互动收集学生的知识学习反馈,并且发现学生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课堂交流等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而且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高效听课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五分钟,所以每节课都会有空余时间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及重点知识内容的补充。这就给了教师一个进行随堂练习的机会, 提问以及随堂练习两者结合可以肯定学生在新知识学习方面的难点所在,从而在课下辅导以及作业布置方面有所侧重
其次,布置课下作业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力求每道练习题都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待进生”来说,原本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就欠缺,更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大压力,反而要通过课下巩固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效果,从而达到补齐学生学习短板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待进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从而实现班级总体学习水平的日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