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新课程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更新时间:2017/2/12 14:43:00  浏览量:3290

  【摘 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

  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也就是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高中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指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一、备课切忌只重知识,不重学生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去创设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物质的分类”的备课中,众多繁锁枯燥的化学名称,冗长乏味的化学方程式及难以记忆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经过精心分类整理,设计成表格在课堂上进行一种“翻牌”的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我要学”的喜人局面,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赞扬或鼓励的体验,还有回答问题时优先学困生的方法,当学生有好的表现的时候给予鼓励表扬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二、讲课切忌只重教法,不重学法

  教师通过恰当的教法教给学生知识,这固然重要,但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教会”,“会学”在素质教育中尤显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往往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教师可在课前预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基本点及其他要求,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学习提纲。如上元素一课时给学生一个如下的学习提纲:元素的概念 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联系;②单质的概念;③化合物的概念;④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借助这个提纲来学习,实践效果较好。

  其次在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所列的学习要求难度要适宜,并且要有弹性。最后教师还可列出思考提纲,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来讲,提纲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学生需对知识系统理解后才能回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课堂教学为例第一层次是从什么角度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二层次是从什么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从这一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优点?第三个层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第四层次是本教材的中心归纳,请回答“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从多方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思考提纲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而且起到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

  此外,每教完一节,一单元和一专题内容时,应指导学生如何找出知识框架,及时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由于学得得法,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自然越发高涨。

  三、辅导切忌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教师在习题、作业的辅导时,结果的准确性确实重要,但辅导过程中科学能力的培养更应引起重视。创设一定的化学情境,让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通过想象直觉思维、联想逻辑推理,通过猜想、议论,互相启示,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好的高质量的设疑,不仅在导入新课开始具有如此的突出作用,而在课中、课后均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学生分析、归纳、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大大提高,学习原动力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新课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2、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高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之,新课程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一个民主、团结的氛围。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发展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只有学生在学习上真正的获得自主和独立,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创新教学有关的高中化学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