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相对特殊的一门学科,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直是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化学迎来了教育教学上的挑战与机遇,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试与改革成为了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1.课堂的主导,教师的高效
1.1 高效备课。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学的高效备课,教师首先要有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
要想上好一节高效化学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实验,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有时事需要从网络下载各种资源,甚至还要自己制作学件和课件。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的效果。
1.2 高效激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学生虽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但在教师眼里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要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
1.3 高效导学。建立明确的导学方案,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教材上新知识的80%可由学生自学获得。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同时,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本节核心内容有哪些,应学会哪些内容。学案给予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在课前预习,可节省课内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攻克重难点。通过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上课时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只能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但是课堂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鉴于该内容的理解难度大,可增设"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转化的影响"实验课件,运用制作的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改革、加大创新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高中更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前沿阵地,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部分科目已经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鉴于此,高中化学教育要想在未来更好的适应未来高中教育教学的新需要,完成我国教育赋予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任务,其就应从高中化学教育的实际入手,针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具体来说高中化学高中教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1)分析教学现状,找准教学不足。要想对高中化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准教育教学中的不足,针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中化学的改革与创新维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有益性的帮助。(2)学习先进经验,迎合学生需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逐渐产生了变化,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课堂教育教学的创新时,应着重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迎合学生的需要,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高中化学教师还应向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创新经验,完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