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因此,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必须要具备创新能力。因此,生物教学必须全面贯彻新课标思想和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对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探讨有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课程的设置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显然,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再加上大部分生物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剥夺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权利,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生物成绩不理想,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对生物课程的投入不足,落后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导致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方法受到限制,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部分生物老师的创新意识淡薄,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对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目前的高中生的生物创新能力普遍较低。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在对教材的学习中焙养创新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育依靠的资料主要生物教材,而生物教材的编写依据主要是他人的时间经验的总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材的理解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实践经历以及心得体会,不能盲目的死记书本知识。生物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知识联系很强的课程,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与已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经历相联系在知识体系的构筑过程中要注意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灵活的对知识进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肖学生提出与书本知识相“勃勺理论以及认识时,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交流在正确的理解学生观念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赴学生能够大胆地思考。不能武断地否定学生的想法,专制的死板的按照书上的知识授课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达不到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加强科学探究,提升创新能力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标背景下,许多理念非常好,但生物教学一直还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很多理念实际很难执行下去。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生物科学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来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平时授课中适当使用一些可以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素材,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探究性的教学环境。如在研究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时,可以通过以下教学形式来进行:让学生模仿多利羊的克隆过程,设计克隆大熊猫的方案。分析:(1)从A大熊猫的主要性器官———卵巢中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细胞核;(2)从B大熊猫的体细胞中取出一个细胞,取出细胞中的细胞核,将分离出的核注入无核卵细胞内,融合成一个新的细胞;(4)用细胞培养技术,使融合的新细胞发育成胚胎;(5)将胚胎植入C大熊猫的子宫里,几个月后,该大熊猫可能分娩产下克隆大熊猫;(6)克隆大熊猫过程中,采用了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考查学生克隆的过程,还可以从模仿多利羊的克隆过程中寻找科学家取得成功的“秘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
3、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可以大力开展设计性生物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进行设计性生物实验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生物实验上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为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在实际的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对已有的生物知识及生物实验能力灵活地应用。老师应鼓励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了解实验中所要用到的知识及大体步骤,并让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进行课堂讨论,相互交流意见,避免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变换部分实验条件,并对实验进行重新的设定。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构想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力。例如在进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有的学生会提出“煮沸唾液”“将淀粉换为蛋清”等新的实验设想,对于学生的这些实验设计,老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能够在对淀粉酶的一系列对比实验中,找出淀粉酶的真正作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