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是指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考纲中的热点问题一般指的就是与高中生物知识点相关联的问题。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卷,热点问题的身影无处不在,如埃博拉病毒、HIV、诺贝尔奖等等。作为一线教师,对这些热点问题必须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学资料适时的穿插进去。这样,既达到了考纲要求,又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联系了起来,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就对与高中生物相关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浅析。
1.埃博拉病毒等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是丝状病毒科中的一种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2014年非洲爆发此病毒疫情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乙肝、艾滋、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H1N1病毒、埃博拉等等,生物进化史上总少不了这些流行病的爆发。导致与之相关的习题层出不穷。
例题:(15年重庆卷)7、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治疗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病毒的__________,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_________,阻止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__________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__________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此题以埃博拉病毒为切入点,考察了必修3的免疫相关知识和选修3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6年的北京卷29题依然考察了埃博拉病毒。此外,近3年如14年北京卷31题、15年北京卷第1题,15年天津卷第2题,15年浙江卷第1题等等,均涉及到了相关疾病的病原体的考察。
这些考察如果追根溯源,考察的是课本基础知识。我们可以在讲病毒这一章节时,介绍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等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病毒的相关知识,比如它们的遗传物质是RNA,营寄生生活,组成成分均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在中心法则这一章节,介绍这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在免疫这一章节时,介绍病毒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的免疫过程,涉及到的免疫细胞等;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这一节,介绍制备对付相应病毒的单抗的方法。
2.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的颁发是国人以及全世界均很是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涉及一些基础学科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成为考察的热点。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在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7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10月7日17时30分)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W.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例题:(14年重庆卷)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这题的诺贝尔奖仅仅作为素材,解题需要学生用神经冲动的传递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囊泡运输在高中生物的知识树上,横向联系会比较多,物质运输的方式这一章节,介绍囊泡(膜泡)运输是耗能的,不穿膜;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这一章节介绍囊泡的来源和去路,导致的相关膜面积的变化;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中总结哪些物质的运输需要用到囊泡等等。
2015年的12月10日傍晚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奖章。以奖励她在用于抗疟疾治疗的药物青蒿素的提取上的重大贡献。这必将成为新一轮的考察热点。我们可以在生物多样性这里介绍青蒿素的作用及其体现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讲细胞结构这一章节时介绍疟原虫的相关知识;在基因表达这一章节可以以青蒿素的代谢途径为素材挖掘相关基础知识。
3.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将外源基因(此种生物本身没有的基因)与合适的载体在体外构建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从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安全性问题的争议从未停止过。除此之外的其它现代生物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和伦理观念带来了不少的冲击,比如设计试管婴儿、克隆人以及2015年英国成立立法生效允许培育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三亲婴儿”。
例题:(14年重庆卷)2、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现代生物科技是高中生物选修3模块的内容,上述问题中像“三亲婴儿”这样的例子,需要教师有较宽的视野,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再将这些时效性较强的热点问题在相关的章节穿插进知识的讲述或是拓展中,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关心时事的习惯,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