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它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会学的目的。
【关键词】 电教媒体 思维能力 理解能力 识字写作能力 朗读能力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作为教师而言,要想上好一堂课,也必须利用好电化教育这把利器。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它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会学的目的。我们要从“一块黑板一亩地,一支粉笔一犁耕”的传统套路中走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桂林山水为什么能甲天下?”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如仙似境的山水画面,听到柔情似水的声音,就会身临其境,踊跃发言。而且,“桂林山水为什么能甲天下?”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有“静,清,美”的特点。由于学生没有到过桂林,所以不能很好的理解何为静,何为清,何为绿。那我运用演示幻灯片,选取具体的图片来配上漓江水的特点,图文结合,学生就能很快的体会得到了。再如,《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在理解上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光靠课文文字的描述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课上自然提不起兴趣。这时教师可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分布情况,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等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教师自我设计的解说。此时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经过自己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仅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还深刻了解到地球为人类所提供的活动范围是很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这一事实,从而明白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地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道理。
三、运用电教手段,能生动地进行识字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能力要靠扎扎实实的训练,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训练效果。 比如写字,针对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错别字较多的情况,多媒体可用于加强字形教学与书写指导。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的例字,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并运用其动画功能,让不到位的笔画延伸舒展,让安顿不当的字的部件移动挪让,让比例失调的部位或缩或伸,直到符合规范。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代表性的错别字,集体修改,并运用其动画功能显示这一修改过程,可以强化纠错力度。一位教师在纠正错字“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用一根大棒去敲击那多余的一点,连击三下,才终于将多余的一点击飞。这不是一般的纠错,其形象地显示了错别字的顽固性,并启示学生,纠正错别字要有决心、有信心。这一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无疑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其效果是对学生错一罚十、罚百一类的惩罚性练习所无法比拟的。可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于书写训练,使枯燥无味,甚至是苦不堪言的机械重复抄练,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再如作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再现形象功能,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观察大千世界的窗口,在替代经验的层次上,拓宽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在阅读作文与生活作文之间架起一座功能独特的桥梁,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困扰,强化作文训练的力度,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上发挥效益。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如《桂林山水》是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实践证明,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化教育手段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与信息内容在机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方式外在表现形式上的协调一致。充分恰当地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将会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电教》《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