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怎样才能搞好音乐教学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一些体会。
1 因人而宜,展开教学。
让音乐“动”起来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应采取不同的教法,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不仅仅是静静的欣赏。因此我借鉴音乐发达国家的一些音乐教法,把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诸多审美因素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变“静态”为“动态”。以歌伴舞、边唱边跳、自唱自演、分组对唱等形式。从而主动去感受、去体验音乐情景。在一些表演欲望强的同学带领下,一些不自信的同学也加入其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根据作品形象进行即兴表演和即兴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我启发学生将他们感受的音乐形象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了解作品的内涵,也使学生得到了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和勇气,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有的作品旋律非常抒情优美,而有的比较忧伤,听后会让人产生不同联想。在欣赏这类作品时,我启发学生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下来,或者以诗的形式、或者以各种短文的形式写下来,再配乐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的情感交流及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即兴写作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结合现实生活 诱发兴趣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
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音乐兴趣,是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 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可以欣赏音乐,而且由于音乐与舞蹈、戏剧、戏曲、文学、绘画、地理、历史、政治背景等都有一定地联系,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又成了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知识的课,当然,音乐还是主要的。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
4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的普遍,它一改以往知识只能在黑板上平面的展示给学生的历史,让知识立体化、直观化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利用视觉冲击,更好地辅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互联网的运用,更是给教学如虎添翼的感觉,在音乐课中更是如此。
比如《音乐鉴赏》一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生活之音中,著名华裔音乐家“谭盾”的作品《永恒的水》,这是一部多媒体协奏曲,课堂上如果学生单纯的去听这部作品,也就是感觉有不同类型的水声,至于不同声音的水声是如何来的,学生很难猜测,也不能直观的去感受――原来最普通的水也可以充当乐器这样奇妙的事情,那么我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平台,播放了作品的视频片断,一开始在“谭盾”有力的指挥下音乐给了一个强音,一下在让学生振奋起来,而后面更多的著名打击乐家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器物,如长玻璃管、圆锥、单面小鼓等等,击水发出带着各种不同节奏和音色的水声,让学生又惊奇、又赞叹。最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章节开始的一段话――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
5. 提问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运用教科书、音响、网络等学习资料,围绕问题,通过学习、思考、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得出结论,获取音乐知识和音乐理解。在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心愤愤、口徘徘”的最佳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是当前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要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若能应用故事创设情境,学生会从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故事中获取大量的德育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勤奋学习、拼搏进取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