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更新时间:2017/2/23 22:57:00  浏览量:5607

  [摘要]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班级开展分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能够让好、中、差的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各层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所得、有所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分层授课,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尝试思考

  我校是事业办九年一贯制职工子弟学校,小学班级学生人满为患,而上了初中,班级人数锐减十多人。为什么初中阶段学生流失的状况难以杜绝?除了少数家长、学生对教育不重视外,还跟中学教师恪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保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初中阶段由于课程多、任务重、课时紧,教师较多地采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大一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其实只照顾到中等水平的普通学生的需求,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少,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越来越让人担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学科尖子,而因学习成绩差、自尊心备受打击导致厌学、辍学的情况倒是时有发生。

  要改变学校的这种状况,我们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还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2015年秋季学期笔者接手新的初中班级,面对52名稚气未脱的学生,如何才能擺脱尖子不尖、差生辍学的老状况?在翻阅大量教学理论书籍,并与多个学校的同行交流取经后,笔者决定在新一届初中班级中开展分层教学实验。

  一、为什么要实施分层教学

  1.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考虑

  我校虽说是职工子弟学校,但其实单位子弟占不到全校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的学生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学生大多因父母工作地点的频繁变更而经历了多次转学,入校成绩较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到了初中后适应能力也不同,因而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拉开的幅度也是很大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方法,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是非常困难的。

  2.从分层教学的特点考虑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是在同一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教学让教师探究如何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从而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的目标。

  分层教学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训练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它正确对待学生的客观差异,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二、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

  笔者所任教的七年级由原来的两个六年级合并而成,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观察,对于全班52名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已基本摸清,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教学目标会定得更精准、更合理。用两个学期进行分层教学课题的实践研究,可以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磨合,教师可以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而到八年级下学期,形成完善、成熟的教学常态,为九年级中考冲刺打下基础。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达到合理分组、有效提高的目标,根据学生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及思维水平,笔者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A组是学优组,是班级排名前十名的学生;B组是潜力组,为排名十一至二十名的学生;C组是中层组,为月考考试及格,排名二十名以后的学生;D组是提高组,为月考不及格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在七年级下学期中,每次月考后都会对四个组进行重新调整。而对于D组的学生而言,月考及格,则可以进入C组,如果在月考中没有不及格的学生,则取消D组,通通进入C组。

  分层教学实施前,笔者与全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强调每次月考后的学生分组将只公布A组和B组名单,即前二十名,而二十名以后的学生则根据月考及格和不及格的情况知道自己是在C组还是D组。此举既能极大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又保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把分层教学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2.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D组提高组的学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而制定的目标要求不宜过高,笔者给D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字词过关、作业完成、背诵达标,以此保证“考试及格”的设想能够成为现实;C组为中层组,学生比例最大,主要是培养他们自觉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并能达到巩固好课堂知识的目标;B组是由10名学生组成的潜力组,主要培养他们质疑、讨论的习惯,给他们布置适当难度、适当数量的课外训练,鼓励他们向学优组转化;A组是学优组,为班上月考前十名的学生,笔者主要要求他们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善于自学,敢于质疑,不断拓宽学习思路,努力成为学科尖子生并带动全班学生学习。

  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都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A、B组学生能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D组学生的困难和A组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各层学有所得

  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分层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各个环节,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都能有所收获,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实施分层授课,分层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丑小鸭》一课中,关于安徒生的作品介绍,笔者找C组学生解答。这一内容虽涉及课外知识,但难度并不大,提问两三位学生就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于这一课中的新词汇,笔者找D组学生读注音、讲含义,这些内容课本上都有,提问只是换一种形式让大家一起学习、巩固,同时还能增强D组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更高。关于丑小鸭生活地点的变更及变更的原因,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寻找答案,以分层学习中A组或B组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各自小组的探究结果。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锻炼A、B组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个任务若交由C、D两组的学生完成,会有较大难度。至于提炼文章主题思想、概括作品特点这些任务,主要交给A组学生解决,同时会提问B组或C组赞成哪个学生的观点,理由是什么。最后的精彩片段朗读则是人人参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被点名单独朗诵的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角。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课文的分层教学,既能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訓练重点,达到分层指导的效果,又兼顾全班教学这一传统形式,强调了全员参与的整体性;既能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又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通过这一教学法,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给A、B两组学生制定的目标是700字左右,开头结尾有亮点,内容新颖或平凡中见细节,文章结构有想法;C组学生的要求是600字左右,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流畅,能用上修辞手法;D组学生的要求是500字以上,叙事完整,语句通顺,错别字少。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形式,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作文要求也不宜绝对统一。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达到不同要求的作文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形成不断进取的动力。

  4.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

  对于A、B两组学生,笔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欣赏他们在课堂上、在作业和试卷中体现的智慧,表扬他们成绩的提高、名次的提升,当然也指出退步降级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C组学生,笔者通常只表扬进步,勉励其他学生也能有所提升;对于D组学生,笔者表扬月考及格进入C组的学生,不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当然课后的谈话是免不了的。

  每次月考过后,笔者都要对学生的组别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进步的,提高等级,对有退步的,则降低等级。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 对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再思考

  1.心理疏导在前

  初中生处在个性发展的分化期,青春期、叛逆期使部分初中生对成年人的教育产生质疑甚至反感,让学生理解接受分层教学的模式必须是心理疏导在前。另外,取得家长赞同与配合也非常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多方积极配合,把分层教学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教学效果才更为显著。

  2.分层时机合理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规律还没有完全适应,几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七年级不宜过早进行分层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师生双方互为了解熟悉后,到了第二学期开始第一次分层教学才相对合理。

  3.动态分层的必要性

  考虑到初中生思想上的波动较大,学习上存在不稳定性,分组要适时调整,分层教学的对象目标也要及时调整。一次分组后就一劳永逸,不利于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分层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

  4.加强课堂分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探究

  课堂上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而艺术的分层教学,难度很大,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对于在八年级阶段如何改进之前形成的分层教学模式,巩固分层教学取得的成绩,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继忱.初中分流教育的实验研究[J].人民教育,1997(11).

  [2](美)琼·苏穆特尼,范·弗拉门德.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与分层教学有关的初中语文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