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高中地理教学,应挺进在多轨道上

更新时间:2017/3/7 8:49:00  浏览量:3471

  都说,地理源于生活,而又融入生活。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在课本理论和现实生活中多走几个来回,以此使学生在习得技能的同时,其身心也收到多方面的淬炼、滋养和锻造呢?

  一、课堂,不仅仅是机械理论

  新的课程理念视角下,教师不仅仅是机械理论的灌输者,更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1]在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少一些理论灌输,多一些情境设置,以此创设摇曳生姿的高中地理情境化课堂。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情境教学:

  1.三维模拟动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并追问:“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呢?假如不是,这种促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是什么呢?”

  2.PPT课件投影地质地貌图片: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并设问: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是让学生愉悦的,课堂因此显得大气,厚重,精彩。可见,“构建愉悦课堂、营造愉悦教室、展示愉悦成果”[2],应该成为地理教师的经常性工作和基础性工程。

  二、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新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学科都倡导“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地理教学亦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是做为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提升自己,还是成为一种“逆环境”阻滞着孩子们咔嚓作响的生命拔节?

  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案例,从内力和外力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對地表的影响和相互关系,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甄别、比较和梳理,最终调用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而教师不能过度干预,只是适时介入,引领学生在诸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堆积”等内力外力的区别与联系中,培养其分析归纳的能力,并且在自我质疑——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深化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的理解成为学生自己主动思维的结果。

  所有这一切,教师都应该扔掉“全包全揽”的拐杖,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自悟的路上走得更为坚实。如此,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才能深深楔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成为学生学习的跑道和台阶。

  三、教学,不仅仅是墨守教材

  好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向世界开放,在一个更为宽广的领域内与山川河流对话,与自然现实对话,与古今宇宙对话。关键就在于,师生是否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发现了地理王国的更多精彩和奥秘,同时,也在于学生是否在这样的对话中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仍然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为例,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以下拓展:

  1.想一想,2000万年来,珠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课珠峰海拔高度只有8844.43米,这是为什么?

  2.PPT课件出示两幅“风力堆积地貌”的图片,引领学生绘制两幅图的风向。

  3.设计了一条旅游线通,让学生按照图中设计的旅行线路进行旅游,并展示旅途中内、外力作用营造地表形态的相关景观图片。

  想想,这样的拓展有思考,有欣赏,有操作,有设计,能够多方面地锻造和滋养学生,这样的境界不正是新课程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可见,固守在教学的单轨道上,必将导致课堂的脆弱、单薄和乏味;只有向前挺进在多姿多彩的多轨道上,才能打造精彩、厚重、坚实的高效地理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5

  [2]林茶居.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中学”[J].教师月刊,2013,(3):15

 与教学策略有关的高中地理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