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对于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还未给予足够重视,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来讲,互动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还能够在当前教学模式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补充与拓展,是理论知识与互动教学实践的科学整合,对培养、发展学生物理思维与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构建问题教学情景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与趣味性,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进而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呈现的更加形象、直观。教学时设计巧妙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组间讨论的同时,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与团队精神。
如在讲解“压强与浮力”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现场演示,将鸡蛋丢入清水中,然后再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盐,让学生对其变化仔细观察。等到学生观察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鸡蛋所受到的浮力主要是受什么影响?”之后再开展下一环节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的挂钩上放置一个金属块,并将其金属块全部置于水中,让学生观察此时测力计的变化,然后再提升测力计将金属块的一半体积置于水中,此时再观察测力计的变化值,最后指导学生将两次测量值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块的浮力是否发生了变化?什么因素影响的?在两个阶段的实验都结束后,最终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结论,而后再将准确依据、想法进行详细阐述。
再如讲解“声现象”的相关内容时,其主要涉及到音色、音调与响度等知识点的学习,但是相比于其他两个知识点来讲,音色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对此,教师就可以构建出相应的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如“为什么不同人的声音可以辨别出来?为什么古筝与吉他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等等。这样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而且能更全面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优化实验教学环节 通过对学生实验教学进行不断优化,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实验考核、教学评价方面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进而真正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同时,在优化实验教学环节过程中还应注重教学层次性,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初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振动产生声音”等一些简单的实验;而在进入教学复杂的教学阶段时,教师则可以先对相关实验为学生进行演示,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讨论、实验,一直到学生拥有一定操作能力,可以独立开展实验为止。通过开展这种分层互动教学活动,分阶段开展实验活动,在进一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精神的同时,有助于培养、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制作相关模型 初中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物理规律、概念往往难以获得透彻理解,对此,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制作一些模型,指导其采用生动、形象的模型来呈现原本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并逐渐由感性学习向理性认知方向转变。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 透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为学生提供光折射、透镜等一系列图案,让学生试着动手去进行光折射模型、简易照相机等模型的制作。然后再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科学整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光折射、透镜等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也能够在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初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若一味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设计、组织相关教学、实验活动,不仅难以获得预期教学效果,也无法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利于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媒体等先进辅助教学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帮助学生轻松的攻克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图片、音频等教学素材来将物理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师生、生生互动机会。
初中物理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信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逐步提升,教师应不断加强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并积极采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高品质、高效率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高丽红.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66,24.
[2]李军琴.浅谈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1):122-12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