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更新时间:2017/3/30 21:13:00  浏览量:4013

  摘 要:中学语文学科担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常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传统文化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教学《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学《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汪蓉、刘伶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文化四大家”苏轼的文化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

  三、巧用课外诵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外诵读和实践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阅读文化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且也会将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四、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作者情感大海中溅起的浪花。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抓到那使自己心灵震颤的瞬间,是否敢于倾吐令己难忘的人和事,从而让自我情感释放出穿透人心的力量。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能显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等等。因此,在指导学生以作文、随笔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时,应创设文化与语文一化的歇息情境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对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时,就要求学生写随笔,在学习《陈情表》后,从学生的随笔中就可看出由他们心中蹦出的对传统文化理解的火花。在作文训练中,如圍绕儒家思想“仁”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应讲明“仁”的内涵是自重,宽厚,谦和,诚恳,善良,俭朴,勤劳和关心他人等人生美德,既是“仁”的具体表现,也是走人的根本原则。让学生明白“仁”的内涵后写作,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仁”理解,同时也教会了怎样做人,也就是说继承了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琼浆玉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阳光雨露。因此,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历史使命任重道远,还需语文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究。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高中语文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