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面是高考压力,一面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普通乡村高中学生的英语科成绩,是当前大多数奋战在乡村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最头痛的难题,难道真如90%的人所说: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么?
关键词:现状 教学难点 机动教学 家校一体
一、普通乡村高中生源现状
(1)生源状况及来源。高一入学英语科摸底考试成绩均分为39.71分,最高成绩79分,最低成绩6分。总生源约2700人,其中前200名去市级高中或省市私立高中,700名去县级高中,约500人不升入任何上级学校,约800人升入高职或中专,约400人进入乡村高中,且一般第一学期教学完成后,约10%的学生退学。
(2)教学现状。小于1%的学生不能流利读出26个字母,约95%的学生不能完全识别、诵读音标,71%的学生存在单词记忆恐惧,85%的学生存在阅读障碍,5%-10%的学生无任何学习兴趣。
二、英语教学中的教学难点
(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只需要记、背经典题型、句子即可,缺乏独立思考,对于高中课程认识不够,缺乏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开讲前需花费大量教学时间领读单词和注音。
(2)家长关心督促力度不够。部分家长对于普通乡村高中嗤之以鼻,认为孩子去乡村高中是给学校“面子”,是去“养身板儿”,而不是为了学习,只要孩子吃好、住好就行了,没有升学需求。反映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则是在课堂的1/3或更长时间来组织教学纪律。
(3)教学设置缺乏灵活机动。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不能区分对待,用示范高中标准或者全国均线标准设置教学周期和课时进度,未能充分考虑乡村高中生源状况。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按照班级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调整教学进度,造成学生爱听的单元不尽兴,学生不爱听的单元睡大觉。
三、教学应对
在经过三轮高三教学后,对于当前普通乡村高中英语教学略有所感,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着重学生实际,松散结合,集中重点,多元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1)关注必修教材,先拉再提。高考英语试卷中,基础分值基本稳定在105分-115分之间,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能拿到基础分中的100分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经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笔者认为,在高三之前应主要关注必修教材,并在必修教材进行之前,对初中英语知识点进行一次大汇总、大梳理,按词汇、语法进行层次性引导,进而推定并开始高中阶段的词汇扩展和语法深入讲解,让学生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记这个、背那个。这就是所谓的先拉初中知识点,在提高考必考点。
(2)增加习题测试,先打再拔。义务教育阶段的减压、减负使许多初入高中的学生,不太适应课后测试和作业这个词汇。因此,在每个教学周期后,可以是一周,可以是两周,进行一次周期测试,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压迫感和紧迫感,而后对学生知识遗漏部分进行精讲,就是所谓的先打再拔。
(3)机动设置教学,先哄再教。教材(外研版2003)中许多故事和事件的发生时间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或者在生活中根本接触不到的。因此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们基本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一脸茫然。在实际教学中,若继续按照2003年几步走教学法进行授课,那么无论是PPT还是Flash课件演示的素材就是一大难题,老的学生不理解,新的难匹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当前实际,在保证知识点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摒弃一些教材内容而更换成学生喜闻乐见,能抓住学生眼球的一些新文章、新段子进行授课,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适当伸展或收縮教学课时。只有哄住学生的情绪,才能有教给他们知识的时机。例如在外研版必修2 Module 6 Films and TV Programmes中,所提及的电影《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卧虎藏龙),就可以换成时下最流行的电影《YipMan》(叶问),而后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嵌套,多数学生因为看过这部电影,所以情绪很高、共同点易找,师生互动积极,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气氛一定很完美。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法是前置,无法是媒介,得法才是关键。现代英语教学中,尤其在普通乡村高中的教学环境中,因没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尊重学生情感,机动灵活设置课程进度,调整课程内容,一切以学生爱学、学到、学会为核心,则必然师得传道,学生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