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物理学习的目标侧重于同学思维、探究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课程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紧,同时高考内容不仅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核,更加注重各项能力的考核,迫使我们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素
1.记忆能力。
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基本的规律、概念及结论进行记忆。对物理概念掌握不牢,会对某阶段学习或者某次考试产生影响,会对同学们理解物理问题、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存在不良影响。所以物理学习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及规律的记忆,是学好物理知识的先觉条件和基本要求。
2.积累能力。
知识积累是记忆物理知识后的重要工作,以记忆为基础,对课本及参考资料中相关物理知识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这些信息可以是一道题、一幅插图或者是一段文字等,在对这些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当中,注意查找共同点与不同点。知识的积累是记忆强化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反复记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对于定理、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继而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
3.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以章节划分,考纲要求也是模块式,各章节、模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学习物理需要不断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的综合,物理课本学完后可进行大的综合,在高中物理知识全部学完后再进行系统综合。知识综合的过程,需要同学们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对不同章节进行类比,将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成为一体,在不断综合中寻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激发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
4.提高能力。
提高能力着重指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在解题过程中,应当先明白问题的类型,是属于力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还是热学等;然后再结合已知条件,充分运用相关规律、概念,或者一、二级结论的应用等,对问题进行解析。不难想象,如果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或者公式不牢,看不出题目中提供的已知条件或者隐性条件,不能正确使用一、二级公式,都将影响到解题速度及其正确性。能力的提高需要能够熟练地对问题进行解决,掌握并创新解题方法。其中包括一题多解、一技多用,真正达到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
二、提升高中物理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
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在新课学习之前,对学习内容独立进行阅读,获取新知的重要环节。课前预习,首先需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行阅读,通过知识内容的独立阅读、分析,对知识体系、难重点等进行了解。将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重点标记出来,在课堂听讲时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涉及的以前学过、现在已经遗忘的知识,通过预习及时补充。其次对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进行纵向观察,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对知识脉络充分掌握,并且绘制出知识的结构图。阅读完成后,应当对一些典型习题给予尝试性解答,作为检查阅读效果的方法,并对解题步骤及思路进行总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能力适当选择相关知识的课外资料,拓宽知识内容。
2.积极提高听课效率。
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大大提高听课效率。将课前预习的过程记录的问題带到课堂上,更加突出听课重点。在课堂上,对于预习中不懂的地方,应当多加注意,确保彻底清楚明白。听课过程中,注意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广度与深度同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对老师分析的思路及方法进行学习,也可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这样的听课过程,不仅可以实现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难点突破,抓住问题的关键,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3.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学好物理知识,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正确的理解,真正明白所讲的道理。物理概念、规律或结论都是在物理现象分析基础上进行概括、抽象或者推理而得。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经过科学思维。如果对思维过程不重视,只是对条文、公式进行机械记忆,对所学知识不能真正理解,思维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比如在理解力的概念时,需要对弹力、重力、电场力、摩擦力、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具体力的概念进行理解,同时也需要对抽象力、一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下物体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等进行理解。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力的概念进行理解。在学习磁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问题时,涉及多种力的知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对各种力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比如,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所做的功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或不做功。洛伦兹力具有不做功的性能,其方向垂直于运动速度。这种力最大的特点是只对运动速度的方向进行改变,而不改变运动的速度。
4.掌握科学的选题技巧。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同学们学习能力的优劣与高低的判断,对物理理论的掌握与理解,往往通过考试成绩来确定,而考试最直接的表现是各类物理试题的求解方面。因此同学们应当接触多种类型的习题,可以进一步加深物理规律、概念的理解,使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在平常做题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自身对相关知识掌握、理解程度的检查手段,培养对问题的灵活、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由于物理习题多至又多,应当紧抓问题的根本,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实现对物理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因此,选择物理习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首先习题的选择应当具有典型性,对大量习题进行浏览。多尝试解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深入重点进行求解,最终把问题彻底弄懂。一般专业的统考试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题立意、设问、情景较新,有些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些题具有深刻的含义,值得深入思考与钻研。其次,应选择运用规律及概念、具有较强的要领性、解题思路灵活等类型的题。对于精选的问题要想彻底弄懂,需要同学们自己进行独立、反复的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当清楚地知道用到了哪些概念、哪些规律,有几条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哪条思路比较简便合适,解题的关键点在哪里,题中方程怎么求解,所得结论具有哪些物理意义,问题解决对于相关规律、概念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等。其他非典型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进行选择,想一下就能清楚求解方法的习题,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演练。对稍微有些难度的题应当认真对待,在问题解决后应对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进行回想,明白问题难解的症结所在,重新整理突破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做题效率和学习效果。
掌握了解题根本以后就会发现,其实代表性的习题类型并不多,多数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对解题数量进行盲目追求,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不会达到满意的锻炼效果。
结束语
诚然,提高学习效率,受个人素质、状态、心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学习方法同等重要,有效的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当然一种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高中物理来说,同学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结合自身实际,探求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切实提高物理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