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涵盖面广,因此,每一次的反思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逐级进行下去,反思与反思衔接和谐,教师便能将自己养成科研型人才。本文从教学环节、师生沟通和学生的学习结果三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反思涵盖的面很广:所有的教学实践,无论巨细,都是反思的对象。如大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与学生能力相符,是否是抽象课标的具体化,教学方法的预设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性格,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否服务于教学目标;小到面对课堂上某一意外情景的处理,是否妥当,还有没有更佳的做法,对于某学生某一表现的表扬,是否恰当到位,能有效促进该生的学习热情等。当然,不分轻重、不計缓急地反思,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得要领,每一次反思,都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本文仅以教学能否符合新课程理念为目的,以自己教学必修1第三章的实践为例进行反思,旨在提升自己此后的教学效果。
一、反思教学环节,是否有效得当
教学环节是一节课展开的“提纲”,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案的主体部分——教学步骤,首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定下教学环节。结束一节课后,回头看这些环节,教师不管是从既有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挑选、重组,还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作整合、创新,无论怎样选构与排列,都应坚持有效得当的原则,即其一,所用环节必须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二,这些环节的排列组合、详略安排,都要恰到好处。
二、反思师生互动,是否重生轻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高效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既是教学双方中的初始主动方,也是两者间的润滑剂,因为学生的地位,取决于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教学之后,教师反思自己是否说多了,妨碍了学生思维并发言,反思自己是否让学生充分进行了课堂实践,都是理念中能不能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表现。由此,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类型:如果自己是领导型的,学生必然成为部下;如果自己是民主型的,学生必然成为朋友……经过此类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高中生对自然是有着好奇心的,引导得当,他们完全可以自主运用理性思考,解决学习中的大部分问题。在“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中,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较为复杂,上课时,我采用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学了木桶效应示意图及其原理,基于此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要素与人口容量的关系,找出短板因素,然后组织他们归纳出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不同估计。这个过程我感觉是形成了良好互动的,但回到办公室,蓦然想到,如果将学生自学的内容扩大,接着我也不忙着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他们就能够自主解决更多的问题,于是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进行了简单的修改,效果果然更好。
三、反思学习结果,是否达成目标
教学结束之后,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结果,常与自己预设的情况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能是好的,即学生学得比自己料想的快、多、高,也有可能是坏的,即学生没能按时按质达成教学目标。无论如何,教师都应当趁热打铁,随即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预设与生成差异的原因:因其目的明确,所以直奔主题,起因便找得快;因其速度,所以每个细节都能回忆起来,缘由便找得准。从学习结果到教学目标,是一种反推,实际上就是要从学生的学,逆向追寻教师的教,出现了何种错位,如果经长期的整理,将其中的原因,分正向和反向逐一厘出层次,并呈螺旋式地实践、总结,就能成就教师的科研特质。
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很详细的: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自旗下又有两三点。我原估计,难点应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上,但上课时只提示了一点,学生便接二连三地回答出来了,倒是预期比较简单的,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学生在读图之后,又经我的引导,还是不能作出总结,我课后百思不得其解,分析一二也不知对与否,于是询问学生,答曰:同学中有人在初中做过本地环境问题调查的作业;而读图,虽然老师在讲前面两章时,也进行了一些方法的总结,但讲一个问题会一个,换了一个又摸不着头脑了,而且在这里,那些方法又用不上,所以就觉得难。此时,我也感觉到了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后需要补足的,一是尽量多了解学生的基础,虽然这一课中难点的估计错误,在自己的灵活生成下,并不影响大局,但充分的准备没有用上,就是一种浪费;二是要引导学生完善读图方法,完全解决他们觉得从图的具体,到理论的抽象的困难。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科学的再认识,教师能够藉此,在理论上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开展,可以说,这是两节课或两个阶段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是教师迅速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如何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反思,值得我们每个教师不断探索与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旭伟.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 吉林教育,2012(02).
[2] 保庭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研究[C]. 上海师范大学,2013.
[3] 李建霞.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兼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 学理论,2012(1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