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课

更新时间:2017/4/17 10:17:00  浏览量:4765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选择一定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然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都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那么,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一、课堂常规要严格

  体育课常常会受到场地、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体育课堂常规能激发学生的意志毅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排除各类干扰,进而积极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训练,要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明确体育课的特点和存在的某些危险因素,把常规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努力形成严明纪律、精神振奋、练习积极、团结合作等学习风气。

  二、课的环节要灵活

  体育课一般由准备(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环节组成的,由于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地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要充分、新颖。课前准备就是要求教师从新颖、实用的角度出发,备足配齐上课的活动器材,精心布置好场地器材,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前后过渡方法,以及场地转换的行进路线等,确保整个教学过程能顺利完成。从教室到操场,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学习情绪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课的开始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改变过去“整整队,报报数,慢跑几圈做做操”的传统教学方法,可采用趣味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或采用“猜拳跨跳”“斗鸡”“蛙跳接力”等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部分要活泼。基本部分教学中应力求精讲多练,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分解动作的重难点,多提供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尝试、反复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识。教学形式要活泼,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不断改变练习方法,通过举行比赛、组织游戏等形式,提高学习质量。

  (3)结束部分要轻松。结束部分宜组织一些轻松的活动,如舞蹈、放松操等,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同时放松活动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让学生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下一次教学做好铺垫。

  三、教材处理要恰当

  (1)挖掘教材趣味性。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把垒球投准练习比喻成打靶,把障碍跑练习比喻成长征,或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情景,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相连,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2)同一教材不同组织。作为巩固提高的需要,不同课次中常有一些相同的复习内容,但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进行适当处理,比如同样是掷准练习,今天练习“打靶”,明天改练为“套圈”;今天用的掷准物体是“呼啦圈”,明天改换成“小篮球”,这样,在更换游戏名称、更换练习器具、更换练习情境中,可以不断剌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小学体育课的学习内容相当丰富,但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学习价值。一堂课上教材内容不可过多亦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促进健康生长发育等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动静结合,上下肢协调锻炼兼顾,柔韧与力量同步发展,体质与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四、学生特征要掌握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宜将新授知识或技术性强的复习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机提高学习效率;耐力性、对抗性练习内容宜安排在课的中后部,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课的后半部分则可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练习,既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体育课中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形式要“新、奇、活”,教学方法要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如课堂中进行队伍调动,如果传统的方法过于机械、死板,教师可以在调动队伍时配以节奏感强的音乐,或者把调动过程编成游戏、徒手操或舞蹈等,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提高教学效果。

  (3)多运用表扬鼓励。小学生具有向师性,他们在体育课上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表扬鼓励手段,通过手势指挥、眼神暗示、口哨声音等,结合教学语言的运用,给成功以肯定,给挫折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小学阶段,低年级教学是基础。这个基础是否扎实,对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十多年来,本人通过对低年级的教学、观察、摸索、实践。得出了如下体会:

  ①课堂常规的养成低年级都是七八岁的儿童,刚进小学,差不多什么都不会。要在体育课中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非常重要。在体育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课前常规:主要是教师的备课,场地及器材的布置。教师提前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在学生方面就要注意服装,系好鞋带,安排好与课上无关的物品存放。课中常规:准时集合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对课堂中的一些好人好事及时给与表扬。课后常规:下课后,组织好学生收拾器材。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②教育教学语言生动化。低年级学生对身体动作的体验还不丰富,对抽象的语言所表述的动作要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时候是“大概”能听懂,但不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力,知道做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符合要求。所以,教师讲解要领,要求时一定要具体,最好是看得见、模得着,有章可循。以一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生硬地以专业术语要求学生“团身”,而他们“团”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子才算正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团得不圆”,出现“身体不会团”的错误动作。如果教师这样启发一下学生:“同學们,你们玩过皮球与方块积术吗,皮球在滚动的时候是不是比方块快的多”这时,学生就会理解团身的意思。这样一个巧妙的点拨,切中了“团身”的要点,比较容易的使学生练习并达到了“团身”的标准,从而掌握前滚翻的关键要领之一。

  ③激励要多样化,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鼓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优化课堂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对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给学生营造了学生展示能力的学习的气氛,满足了他们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使体育课充满朝气,活而不乱。

 与教学方法有关的小学体育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