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更新时间:2017/4/28 16:07:00  浏览量:731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适当合理地运用史料,不仅可以减少学习课程中的枯燥感,同时还可以借古论今,引发人们对现代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将史料引申到课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史料知识 历史课堂 初中教学

  史料是历史课程的灵魂,历史这门学科在史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没有真实的史料,历史课如同空壳一般,无法真正发挥教育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历史,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案例,更是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史料的重视,并在课程中合理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运用的现状

  (一)在课程中所占比重不合理

  很多教师都知道该将史料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然而,在“用多少”“怎么用”上却没有进行合理设计。一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多讲解些知识,往往选用大篇幅的史料内容,而忽视了与教材间的平衡性,导致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另一些教师则是把重点完全放在教材上,对史料的提及并不多,甚至是没有,致使很多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透彻,提不起兴趣,从而耽误了学习。

  (二)引用史料的方式不当

  历史是初升高必考的一门科目,因此很多教师都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引用史料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往往都是单方面口述的方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呆板、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合理运用史料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初中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应当注意知識的传授外,还要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史料都是由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组成,含有曲折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学起来充满趣味性。同时,当学生对一件历史事件感兴趣时,会自发寻找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到武则天创造的大唐盛世时,很多同学都会产生疑问:武则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到底经历过什么?又是凭借着哪些能力,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女皇帝?……教师可以解答这些问题,也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真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且不可更改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就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历史、接受历史,并要从中领悟历史经验教给我们哪些道理。如,当教师讲到清朝末年,清政府由于昏庸无能,被列强逼迫着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时,学生就应该联想到,现如今的祖国虽已足够强大,但是还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每一个国人都应为祖国富强而作出努力,让丧权辱国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同样,当学生了解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样的历史故事时,也要学着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及经验,古学今用,这是学习历史最大的价值所在。

  (三)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是传承而来,每一部分看似独立,却也是由之前的历史故事延伸发展而来,同时也是后续历史的铺垫。学生阅读课外史料,对历史会有更深的理解,也容易掌握课内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如,当学生学习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由于生性残暴,迫害了很多无辜百姓,致使秦国很快灭国时,就会很自然地理解为何汉高祖刘邦在治国时如此重视百姓之基。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有了前朝之鉴,才使得汉朝统治如此深得百姓之心,从而建立一代盛世。

  三、将史料合理运用到课程中的实施要素

  (一)运用鲜活史料,激发学生兴趣

  史料的选择应当以课本教材为载体,在难度和内容上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符合教学目标,顺应新课改的发展。例如当教师讲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时,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那个时期的战役、谋略、人物等。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尽可能详细了解自己最喜欢的一场战役或一个人物,用一堂自习课的时间请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扩大学生知识面。

  (二)根据教材选择内容

  史料不仅在内容上要进行仔细斟酌,在课程引入时也要进行合理设计。一些教材内容晦涩难懂,通过史料来帮助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一些历史课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再引入史料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能还会带给学生更大压力,加重负担。

  (三)注意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生处于智力发育阶段,更易接受直观的、表面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材料时,应尽量避免直接从名著典籍中摘选,如《史记》《左传》就超出了中学生的能力范畴,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甄选材料时应偏向语言直白的文章、图片或者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达到教学目标。

  (四)注重自身对史料的积累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作为教学路上的引导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仅在备课时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好充足准备,更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学习、多看书、多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课程中从容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教学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增加史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爱读史、会读史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也应当注意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使史料既不会过多,破坏了教材的主体地位,也不会太少,使其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而在史料的选择上,也需要教师多费功夫,不能晦涩难懂,也不能太过于简单,而且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史料,能大大增加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程俊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 J ].学周刊,2016,26(26).

  [2]邱聪伟.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J ].学周刊,2014(11):83.

  [3]王晓玲.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研究[ J ].新课程,2015(8):144.

 与史料有关的初中历史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