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也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18/2/11 13:42:00  浏览量:2733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传文授道的目的,并在学习生字、词、阅读文章、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陶冶情操;创设情境;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于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有一些点滴体会,愿与同行分享。

  一、要善于创设道德情境,做到入境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如临其境。如教学《示儿》时,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复杂的内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而忽视“情”的作用,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优势,寻找学生情感素材,以情感去感化学生,使德育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去考虑怎样创设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一边为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一边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奇山秀水、旅游胜地众多的国家。在我国的南方,有一个国内外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水相连、景色奇特,令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而闻名世界的桂林。今天,我们就随陈淼先生一起到桂林一游。”这样的导入唤起了学生想尽快了解祖国这神奇山水景色的愿望,迫不及待地想翻书读课文,情绪高昂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在谈学习体会时,学生们纷纷发言,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美景而感到自豪。

  二、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词句,因势利导

  在语文教学中,可把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课中德育,不应再是呆板的说教,而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不必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模式,应抓住机会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一些孩子只知向别人索取,而不知向他人奉献。他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些固然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思想是单纯的,如同一张白纸,只要你抓住机会随时点拨,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教育。因此,只要允许,教师不必局限于何时何地,都可以适时点拨。如教《石榴》一课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强项令》中让学生找出董宣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不难理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对于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因此,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抓住,带领学生细心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有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将课文内在思想性得以透彻阐明,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受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受到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如优美的音乐欣赏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更新靠的是真才实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涉及到爱国题材的内容,如《詹天佑》《新闻两则》《亲爱的爸爸妈妈》《芦花荡》《北京亮起来了》等,这些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因此,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外,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结合文章内容,播放介绍北京夜景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北京的亮丽、辉煌,课后许多学生产生向往北京、热爱祖国的理念。

  此外,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方式。

  四、要善于利用故事启迪学生,以情感召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許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将相和》《军神》、伟大的友谊》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伟大的友谊》一文中,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亲密合作的故事。学生会通过这个故事懂得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信念、高度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博爱的精神努力改造旧世界,他们高举着真理的火炬为人类照亮光明的前景。他们身上崇高的品德将永不磨灭、备受敬仰。《军神》一文中,通过记叙德国医生沃克为一位拒绝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开刀摘除坏死的眼珠,病人的表现堪称军神的故事,高度赞扬了刘伯承将军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要善于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培养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所以,上好口语交际课,不仅能感染学生,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内容,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引导,还会使学生的言行得以规范:讲文明、懂礼貌,讲话音量大小适中,语气柔和、语速适当,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学会关心理解他人,学会同情帮助他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改正错误。习惯成自然后,在人际交往中感觉良好,与人相处融洽后,就会减少很多心理疾病出现的机会。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它要求教师借助科学与合理的手段渗透德育,且有效地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从而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在有效结合智育和德育的过程中,应当持续地实践与探究,依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时时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与德育渗透有关的小学语文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