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更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从教材的素材出发,用有趣的游戏或生动的故事,创设诱人的情景来引入新知。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思维快速的活跃起来。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播放在正方形里画的一个最大的圆,然后讲故事。在大森林里,狮子和老虎为了争夺森林之王,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小猴子做裁判。狮子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老虎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了目的地。机灵的小猴子马上宣布:两个都是森林之王。可小狮子们不愿意啦,它们认为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很快就学习情趣高昂,求知欲望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好动的特征,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操作活动,不仅能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我先出示算式9+4,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示,当问学生共有多少根小棒时,多数学生就一根一根地数起来,这时我启发学生想:“怎样摆放小棒不用一根根的数,一眼就能直接看出来是几根?”这时有些学生就能想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零3根。再启发学生在头脑中想着操作过程,想像出用“凑十法”计算得出9+1得10,10+3得1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眼、手、脑、口多种感官交替使用,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参与意识提高了。智力发展了,也品尝到了收获和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自然倍增。
三、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拓宽了道路,更重要的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精神的交流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得到积极发展,数学素质得到提高。如全班36人去公园玩,门口的购票须知上写着:门票每人10元,40人可能享受团体8折优惠。让学生设计较合理的购票方案,使得花钱最少。有的学生认为我们班没满40人,因而只好买10元的票36张,这样一共花去360元。也有的学生认为36人可以买40张打8折的票,10×40×80%=320元,這样比较省钱。还有的同学提出来把剩余的4张门票卖给同时买票的游客,这样只需花10×36×80%=288元。同学们在合作讨论中通过比较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案最为合理。这时教师又可以提出若全班有42人,该如何买票?大家讨论后认为如果这种情况就可以买42张打8折的票。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如:在学习“角”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学书本,并且找出生活上有角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交换物品,互相观察,找出角的特点。其次练习生活化,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小明星期天请6名同学来家做客,他买了一盒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6厘米的汇源果汁招待同学,给每个同学倒了一满杯,杯的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高8厘米。他自己还能倒一满杯吗?这些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他们听起来又熟悉又好理解又感兴趣。最后生活问题数学化。例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口……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并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发展思维,激发兴趣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并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刘叔叔、李叔叔和王叔叔合伙开办一家股份公司,三人投资情况如下:刘叔叔:20万元 李叔叔25万元 王叔叔10万元,三人约定,赢利按出资比例分配。经过核算,公司可用于分配的赢利共8.8万元,李叔叔可分得赢利多少万元?学生审题后,有一部分学生用比例方法来解答,有一部分学生先算出每投资一万元分多少赢利,在算各自分得多少赢利。这种一题多解又是身边的数学知识学生比较有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六、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不但课堂上要活跃,还必须有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课外活动的配合。课外活动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非常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活动空间,自由地翱翔。如让学生在购物时感受数学,买一包蛋黄派5元2角,一包面包2元,还有一袋牛肉11元5角,和一个桶15元8角,算出一共是34元5角.再如学百分数时让学生到商店收集百分数;学左右的认识时让学生回家变化方位观察自己的左面、右面是些什么东西。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只要我们善于使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就会喜爱数学。每个学生也会在数学方面都获得有用的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