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浅谈初中语文课前五分钟的有效学习积累

更新时间:2018/3/11 19:21:00  浏览量:2692

  课前五分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以学生自己准备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讲解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互助、互问、互疑,促进学生动态且有效学习,以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我认为课前五分钟有效学习积累具有以下特点:

  1.必要性

  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五分钟的课堂交给学生来准备知识,进行讲解,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因而,对初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有效学习积累的实践与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独特性

  本着积累性、能力性、实践性、知识性的目标,我将语文课前的五分钟作为实践的平台,在每堂语文课前固定五分钟时间进行系统拓展学习和实践积累。

  这种实践积累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负责搜集、整理资料,然后进行五分钟微课讲解、答疑解惑、积累的落实检查,教师负责制订三年的系统计划、课前对学生的指导、课堂的宏观把控、课后的落实。

  3.实践性

  “初中语文课前五分钟的有效学习积累”从内容而言分为三大部分,十二小部分。三大部分是按照时间段来分,即:初一语文课前五分钟有效学习积累的实践与探究,初二语文课前五分钟有效学习积累的实践与探究,初三语文课前五分钟有效学习积累的实践与探究。十二小部分则是针对初中六学期,每学期两个主题进行的内容分配。三年的实践内容分配如下:

  初一(上):(1)個人自我介绍演讲(600字脱稿进行);(2)成语积淀(每人5个,包含解释及简单故事讲解)。

  初一(下):(1)好书推荐报告(600字成文,简单介绍所推荐书的理由,针对中考积累运用第6小题));(2)文学常识积累(每人10条)。

  初二(上):(1)近义词语及成语辨析(两组词语、成语介绍,针对中考积累运用第3小题);(2)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积累(包含介绍及举例、赏析,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目)。

  初二(下):(1)病句修改(每人5句,针对中考积累运用第5小题));(2)综合性学习(针对中考综合性学习第7小题))。

  初三(上):(1)诗词鉴赏(针对中考古诗词鉴赏21、22小题);(2)中考字音字形归类积累(针对中考积累运用1、2小题)。

  初三(下):(1)中考重点实词虚词积累(针对中考文言文阅读17、18、19小题);(2)中考答题技巧积累。

  以上十二小部分的分配依据初中学习的特点,针对中考知识点的积累,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有效结合。

  4.创新性

  (1)着眼于每一节课前的五分钟,时效性更强。这样的积累不是即兴而发,也不会耗时过长,只是确定在每一节课前的五分钟,学生注意力集中,接受新知识兴趣较浓,时效性较强。

  (2)贯穿于初中三年,体现长期的积累性。我所实践的积累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的。这样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每一堂课,让知识既零散又系统,集短暂性和持久性于一体。

  (3)针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新课改理念。无论进行怎样的课改,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将课前五分钟有效学习积累的主体定位为学生,其在教师的系统指导下进行实践、搜集资料、讲解内容、落实所学、解答质疑,最好、最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4)积累内容涉及语文学习素养和中考题目探究,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此种积累方式既强化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又锻炼了其自主发展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将课前五分钟作为学生知识撷取的主要时间,将三年的计划系统化安排,针对中考中容易得分点来巩固拓展,使语文课堂集知识性、系统性、阶段性、方法性、艺术性、主体性于一体,在必要性、独特性、实践性、创新性上展现了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实验中学

 与有效学习有关的初中语文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