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这个中心论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具体事例,从数学教学为什么要重视情感教育,如何进行情感教育,以及在具体操作中需注意哪些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重视;情感教育
“教育的目标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落实到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以往我们总是片面地认为,情感教育是思品课或是语文课的任务,与数学似乎无关,但《数学课程目标解读》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包括两个不同的侧面,即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和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得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活用教材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并不占明显地位,但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把情感教育贯穿在知识教学中.例如,在进行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1分钟、一秒钟有多长、1小时都能做些什么等,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这样寓教育于知识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巧设生活情境,体验情感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生动,具体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情景不但学到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受到教育。例如:在教学“0的乘法时”,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三只小猫在钓鱼,一边钓,一边捉蝴蝶、蜻蜓,结果一条也没钓到,老师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出:三只小猫一共钓到多少鱼?解答:0×3=0,按理说,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这无疑已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但教师并没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形成上,而是借机反问学生:“为什么三只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学生答:“因为他们三心二意,一边钓鱼,一边玩”,教师因势利导,你们在学习或做其他事情的过程中能不能象小猫那样三心二意?学生回答:“不能”,教师:“对,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象小猫那样三心二意,要专心认真”。教师这样安排教学,无疑把情感教育渗透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习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受到教育。
三、通过数学活动,加强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数学活动也是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习意志的最佳途径。通过数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拼摆自己喜欢的生活图案(组合图形),这一数学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不失时机地诱导启发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示,有哪些收获?一个学生在全课小节时谈到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就象我们拼摆的房子一样,只有一个三角形或一个长方形是拼摆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小组的同学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知识”,赢得了全班学生的阵阵喝彩。再如:在“白色污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塑料袋污染面积的计算,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调查“一个水笼头一夜能滴多少水,一月能滴多少水,一年能滴多少水”,的實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教育。
四、妙用生活实例,深化情感教育
学生情感的获得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大量搜集一些生活事例做为教学素材,并活用这些生活素材,使学生不但从生活化的教学中获取知识,而且陶冶他们的情操,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当然,象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并能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就不难找到情感教育的素材。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出现一些盲从,片面的追求。为了把情感教育真正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并能收到一定的实效,我觉得还应该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即:
适时。适时就是抓住有利时机,找准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适度。就是要把握住一个“度”字,一方面数学教学不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也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情感教育课、数学教学就是以数学活动为主的教学,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要以“教学”为主,辅以“教育”,不能因为盲目地追求情感教育的效果,而忽视了数学教学的真正内涵,冲淡了数学教学的“数学味”。要分清熟重熟轻,要把情感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适宜。就是要适合学生,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任何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做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潜在的情感教育因素,并加以合理地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才会更全面、更和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