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关于音乐的论文3篇

更新时间:2018/5/9 23:36:00  浏览量:5690

关于音乐的论文第一篇:提高审美能力,感知民族音乐

  当前,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欣赏就是提高美育的一个项目。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就要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音乐工作经验,讨论如何提高审美能力,感知民族音乐。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欣赏不仅能够培养人们了解音乐的兴趣,扩大人们对于音乐的了解视野,丰富人们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其实,音乐欣赏就是欣赏者欣赏音乐的过程,它包含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四个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要素,在这些要素中,音乐审美感知是其他活动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美的直觉反应,音乐审美想象是大脑对感知到的图像等事物重新组合,然后再发展创造的一个过程。音乐审美理解是指人们研究音乐时,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审美活动进行把握和领会的形式。同时,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密不可分,两者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认识时产生的音乐态度和体验。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于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而且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重视音乐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一)重视欣赏方法点拨,培养独特审美感受力

  在音樂欣赏的过程中,音乐审美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感知能力,是指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了解美的事物的内涵和本质的能力。在欣赏音乐时,人们一般都从音乐的外在形式切入,如曲式、调式、旋律、节奏、和声等。对这些了解之后,人们才能进一步深入认知音乐,才能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而且不同的人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认知,进而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贝多芬的名曲《第五钢琴协奏曲》,不同的人聆听后有产生不同的理解,影响理解的主要因素无非是音乐的类型、特点和风格,甚至作曲家的个性、观念及风格都会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力。

  (二)重视音乐知识传授,培养音乐审美理解力。

  音乐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科目,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术语并不能完全诠释音乐,如果仅仅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术语,人们并不能真正形成很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欣赏音乐时要理解音乐作品,而不是简单地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音乐的内涵,并不是只掌握刻板的音乐知识就能理解的,但是人们不能完全不懂音乐基础知识,因为理解音乐作品时,需要音乐知识来启发。比如,在了解民歌音乐时,教师可以谈谈中国民歌的发展史,了解音乐发展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各种类型及其特点,还可以对比分析民歌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于民歌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重视音乐实践,培养音乐审美表现力。

  在传授音乐知识时,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音乐首先就是人们情感抒发的表露,情感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咏歌之、手舞之、足蹈之。各类乐曲题材广泛,题材不一,民族特点各异,而且每种音乐的曲式和声等都不同。所以,音乐教学要加强实践,比如欣赏名曲《贵妃醉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梅兰芳演唱的贵妃醉酒和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让学生通过实践对比音乐的不同,在实践中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二、感知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释义和特征

  一般而言,民族音乐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来说,民族音乐就是指各个民族的地方音乐;从狭义来说,它就是指根植于某个民族的,蕴藏这个民族音乐特色的一种传统音乐。音乐属于一种艺术,而民族音乐在人类民族艺术发展史上是最美、最具有灵魂、最能够让大众有情感体验的一种音乐文化艺术。中国民族音乐就是指中国各个民族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包括民族声乐、器乐、民歌、戏曲,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来源于悠久的文化艺术发展史。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中国民族音乐多姿多彩,这丰富了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但是,中国民族音乐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中国民族音乐形成了以现状为主的音乐思考模式,二是以五声为骨干的调式音乐结构,三是均衡音乐对称的曲式结构原和均匀平稳的节奏安排,四是简繁相映、动静相称的音乐表达方法,五是与文学语言、戏曲等非音乐要素综合起来的艺术形式。了解这些特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地传承下去。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精神面貌的一种象征。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音乐摆脱束缚,开始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结合西方的演奏技巧,更加丰富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民族音乐发展看似一片光明,但是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按照西方成熟的音乐体制照搬过来的,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其次,年轻人不重视民族音乐,更喜欢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传承令人堪忧。最后,随着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中国音乐体系变得不再纯粹,开始融合一些西方元素。将西方音乐体系和中国音乐体系结合,我国形成了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当下,流行音乐体系得到人们的普遍喜欢和关注,导致传统的民族音乐不受关注。现在多元文化下的音乐环境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国家优秀文化的灵魂就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发展好坏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否,是国家和谐发展的一种表现。民族音乐表达和传递的是人们对于社会和国家的某种情感,也可以说,民族音乐传递给人们一种生活是否幸福的信息,民族音乐的好坏也标志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创造力水平的高低。鲁迅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光。由此可见,传统民族音乐在国家发展和青少年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研究音乐的经验,分析如何提高审美能力,感知民族音乐。在全球化的今天,增强民族音乐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竞争力。

关于音乐的论文第二篇:轻轻叩开音乐之门

  黑格尔曾说:“音乐寄存于心灵。”众所周知,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喜欢聚群而乐。娱乐中,为了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往往会“言不足,歌咏之;歌咏不足,手舞之、足蹈之。”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游戏中体验到的各种音乐元素,使他们感到真实、快乐,乐此不疲。

  在一定的艺术前提下,美以愉悅为前提,愉悦以兴趣为条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浓烈的音乐兴趣能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学好音乐,最主要就是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起心灵的共鸣。

  一、培养兴趣,诱发欲望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的世界黑白分明,充满童趣。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各种各样充满幻想的奇妙故事,他们能够从讲述者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了解故事的情节,初步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人物的善恶,用声音营造的故事情节往往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习歌曲时,为歌曲编一个小故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去演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感受。慢慢地,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和理解体验到音乐的各种元素,而且这体验到的东西让他们感到真实有趣,引起共鸣。

  笔者曾给孩子们讲报童的故事。赤脚走在风雨交加的大街上,饿了一天的肚子在“咕咕”地响,报童边挥动手中的报纸边轻声痛吟:“痛苦的生活向谁告?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孩子们流泪了……这时候的报童多想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也坚信这样的生活很快就会来到,稍快、向往、坚定地轻唱:“总有一天幸福会来到!”学生长舒一口气,眼里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期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听到教师唱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音乐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许多歌曲等着他们去演绎。好几位家长告诉笔者,他们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用不同的方法演绎歌曲,演绎得有趣时还会拉他们做评委。看,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就这样在听歌曲中被诱发出来。

  二、营造氛围,驶向轨道

  良好的氛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音乐的良好氛围。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级学生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音乐的轨道。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节奏多声游戏《两只老虎》时,把音乐室布置成一个大森林,随着学生进入教室,一只信鸽飞了进来,它给学生送来了森林之王的邀请信,邀请大家参加森林王国的晚会,并请准备好节目。于是,就节目问题大家展开讨论,决定表演以森林之王老虎为题材的节奏多声游戏《两只老虎》,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这首音乐,从而形成节奏多声游戏。整节课上,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唱、去跳、去敲、去演,虽然有点“闹”,但学生能在“闹”中感受音乐,享受愉悦,从而获得审美的情趣。又如,在让学生欣赏《咆哮的狗熊》一曲时,让学生静静地趴着,随着一声吼叫,乐曲响起,在没有告之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感受。有的学生说旋律恐怖,使人害怕;有的说感觉到有人在发火,就像自己上课不认真时,教师批评他们的样子……在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才将作品作了介绍,引导他们随着旋律的起伏一起哼唱,还配上相应的生动语言,让他们的内心都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积淀起一股激烈的情感。

  三、器乐引入,燃起热情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不少教师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既好动又不会听课,让他们安静地上一节课,那简直是做梦。他们对未知的、新奇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容易对能发出美妙音响的乐器充满好奇,并产生学习的愿望,乐器进课堂后,学生兴奋了,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我要学,我愿学”的气氛,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变成孩子们的乐园。学生在“玩”乐器的过程中音准了,听音及声部间的合作等基本技能增强,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听到自己演奏出的优美动听的乐曲时,他们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一有空,学生就会围在一起交流琴技,目前,走出校门的学生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大。这小小的器乐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其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

  四、家校携手,共同保航

  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享受音乐。就拿口风琴教学来说,课堂上除了指导指法外,教师是不可能一一指导学生练习的,那么家庭就成了督促学生练习的最好环境,家长的支持成了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家长的参与关系到学生能否较好地完成演奏任务。笔者设计了《练琴记录卡》(见表1),让家长填写孩子在家练琴表现情况,使教师可以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的课外练习心中有数。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表1 练琴记录卡

  日期 练习曲目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月()日 《 》 ☆☆☆☆☆ ☆☆☆☆☆

  ()月()日 《 》 ☆☆☆☆☆ ☆☆☆☆☆

  (一)推荐曲目,创设氛围

  教师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唱奏的曲目,如《划船》《我有一只小羊羔》《闪烁的小星》等,引导家长积极地在家中创设练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多给孩子买些音乐光盘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倡议家长把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光盘作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奖赏或是生日、节日的礼品。

  (二)亲子共练,乐海畅游

  兴趣是培养的,而不是强迫灌输的。在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成长,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是让孩子爱上音乐最好的方法。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练练琴,甚至和孩子一起练习同一首曲目,在孩子学琴时自己也学些乐器,有空一家人围在一起弹唱,其乐融融。

  五、结语

  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做任何事情都贵在一个“恒”字,不能操之过急。低年级是音乐学习的起步阶段,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把音乐当成内心的需要,这样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引导学生轻轻叩开音乐之门。

关于音乐的论文第三篇:网络音乐对高职音乐教育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使艺术也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音乐应运而生,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网络音乐是一种新兴事物,影响到的人群大多是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文分析了网络音乐对高职音乐教育的影响,指出了高职院校应对网络音乐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当前,网络成为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音乐因其旋律简单、歌词通俗、易于传唱,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颇为流行。与传统的民主音乐和古典音乐相比,学生更喜欢和愿意接受网络音乐,这也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分析网络音乐对高职音乐教育的影响,探寻出网络音乐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一、网络音乐简述

  所谓网络音乐就是指起源并流行于互联网上的音乐。网络音乐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关注点等,歌词比较直白易懂,旋律简单,易于传播和传唱。就目前而言,网络音乐以歌曲为主。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方便快捷是其最鲜明的特点。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中上传歌曲变得极为方便,同时网络的传播速度较快,一首歌曲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而且可以打破国界、地域限制,传播到全球有网络的任何地方。网络的方便快捷、网络音乐的时尚丰富,使得网络音乐在年轻人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追捧。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网络大国,这是网络音乐发展和传播的基本前提。

  二、网络音乐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音乐由于歌词直白、节奏轻快等原因,深受高职院校学生的喜欢。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网络音乐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

  (一)积极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以欣赏、品鉴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主,作品中常常体现出爱国主义、崇尚美好善良和平等主题。而网络音乐无论是在音樂风格还是歌词内容上都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网络音乐旋律时代感强、节奏轻松灵动,歌词简单明了,再配以动感的画面,形成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因此能够吸引青少年,特别是一些好奇心较强的高职学生,受到他们的极大青睐。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音乐中一些传播广泛、内容向上的歌曲作品,作为主题教育的辅助资源,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让学生了解多种音乐风格,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有选择地把网络音乐引入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消极影响

  网络音乐因其形成于网络,因此难免有些歌曲存在内容低俗、旋律不符合规律等现象。这些就会使高职学生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负面的作用。网络音乐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知识方面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引导学生爱国、善学、乐观、尚美。而网络歌曲中大部分都是描写爱情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的好奇在歌曲影响下难免会产生一些想法,会开始胡乱猜想,最终在课堂中没有心思听课。还有一部分学生痴迷于网络音乐,随时随地地在听,甚至在课堂上还偷偷听。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价值观方面的影响

  高职学生还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思想都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对事物、对现象的判断还不够理性,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网络音乐中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常常会误导高职学生,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3.艺术欣赏方面的影响

  有些网络音乐内容粗俗,节奏旋律不符合音乐创作的规律。学生在欣赏时得不到艺术的熏陶,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进而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网络音乐对高职音乐教育影响的应对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来说,网络音乐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人们不仅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网络音乐对高职教育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应当认识到网络音乐对高职音乐的积极影响。那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如何面对网络音乐的双重影响,又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

  (一)注重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墙报、校内刊物等形成校园文化宣传体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开展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可以组织创建各种兴趣团队,举办各种主题的比赛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同时形成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当校园文化发挥效用之后,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会增强对网络音乐的自我判断能力,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音乐作品。

  (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重点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注重审美教育手段的使用,其次要注重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完成学生人格的培养和人性的塑造。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只有认真做好这两项审美教育工作,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辨别美与丑、善与伪,这样学生才能在五花八门的网络音乐中辨别出对自我成长有益处的音乐作品,同时摒弃那些内容低俗、偏激的、缺失音乐美感的网络音乐,从而提高自身对网络音乐的甄别和抵抗的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高职教师要善于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以外的艺术形式或者跟音乐有关的其他内容进行音乐鉴赏教育,而不只是单纯以音乐来谈音乐,以音乐来教音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情感、情绪来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逻辑和思维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等方面的分析来交流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对音乐的影响。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多个层面来了解音乐,使其形成音乐审美心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能够真正欣赏到优秀的网络音乐,进而降低或减少网络音乐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三)倡导多元化音乐教育

  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使得众多的文化形式同时出现在网络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充满整个网络。作为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拥有良好而开放的心态,对网络音乐给予一种包容的态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对于功利性较强的歌曲,教师不要急于批判,不要急于贴标签,而要以分析的态度去理解这些音乐作品。

  网络时代,高职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上进行音乐基础理论的教育,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使网络音乐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辅助资源。网络时代,高职音乐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积极引进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家、校、网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四)优化网络资源,保障音乐教育资源的有效性

  网络时代,教育不可规避,更不能逃避。要以积极的态度优化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的积极影响。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利用微课和校园网等使师生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和探讨。社会教育机构则需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兴趣来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的网络音乐。同时,作为网络监管机构也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一些会对高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网络音乐作品要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进行控制。学校要积极倡导并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培养学生甄别网络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还要与社会有关部门积极沟通,提出网络音乐监管的合理化建议。多方合力,共同为学生营造出健康的网络音乐环境。

  四、结语

  网络音乐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属于音乐的范畴,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欣赏价值。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面对网络音乐,既不能以点概面,全面否定网络音乐,也不能任其自然发展,听之任之。教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了解网络音乐,认识网络音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去解析网络音乐。要把积极健康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网络音乐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使网络音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与音乐有关的其它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