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成绩的提高和对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上数学课时,我们应该应用现代的教学理念,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都学到实用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同时让每个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就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主动钻研,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目前,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地降低,甚至有的干脆放弃数学。所以,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认真组织教学,创设难易适当、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先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量出不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然后让学生计算这两个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教师已算出这两个三角形的斜边长,大家愿意掌握这种简便方法呢?于是导入新课,学生会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衔接,把学生带入到“似懂非懂”“似会而非会”“想知而未知”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学有所得,立见成效,从中品尝到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如果教师多提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毫无联系或远远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都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不断的向学生提新问题新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就富有艺术的特征,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对课本知识和方法精心设计加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曲径通幽”比“开门见山”印象会更深,“欲擒故纵”比“就错论错”效果会更好。如用“曹冲称象”的故事,给学生讲化整为零的策略;用“司马光砸碎缸救小孩”的故事启迪学生的逆向思维设计耐人寻味的数学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寻找学科知识的原形,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不自觉融入问题情境,在一次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智力参与,并在自我监控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主动学习的数学意识,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使學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注意适时适度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灵活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教师时时关注着他的进步,聆听着他的脚步声。
三、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比赛、拼图游戏等。适时地把竞赛引入第二课堂,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当一个章节学完后,可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竞赛,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该章节情况的检查和总结。当然,题型要丰富多彩,题目要难易适中,计算量不要太大太繁,要有技巧性,要适当分组、公开记分、当场评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
四、优化练习,挺高兴趣
概念要通过练习理解,知识要通过练习巩固,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这是大家的共识,我们认为,当前要研究的是如何优化课堂练习,使学生愿意练,在练习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这样就要提倡精讲和精练,并且提倡练在课堂,减轻课后的作业负担。
讲究练习层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安排练习上从模仿性的基本练习开始,适时地提高应用性练习,综合性练习,不断提高要求,使学生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
五、展示学科美
在教学中不断展示学科美,让学生体验美,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数学可谓处处充满美的花朵,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他,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当然,中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普遍不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敏.论开放性教学走进数学课堂[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2]刘锡凤.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3]温议凤.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4]陈曦.植根于“感悟?发展?探究”的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