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的论文第一篇:浅谈戏剧服装色彩的搭配应用
我国的戏剧人物服装艺术历史悠久,作为创造服饰艺术与审美感受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它也是体现设计者自身个性的一种载体,是整个剧目演出主要参与者。但同时戏剧服装又要以不同的造型、款式、风格,带给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本文将对色彩与服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服装的色彩搭配原则和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戏剧人物服装设计是我国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演出剧目的重点所在,在整场剧目中与导演、演员、舞美、灯光、演员、道具、化妆等部门共同完成的创作演出任务。一个戏剧服装设计者,需要对生活有深远的认识,对艺术有丰富的修养,对形象有独特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条件下,服装设计色彩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只有切实的考虑服装的风格要求,才能够构思出优秀的服装。由此可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服装更加贴近戏剧表演。
一、色彩与服装之间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戏剧不断地向前发展和戏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对服装色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服装设计人员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非常多的方面,演出服装也与演员脸部化妆一样,用色彩学来塑造各种人物形象。传统的“红忠白奸”、“绿怪蓝猛”、“黑刚黄聪”,这些在戏曲脸谱中的夸张手法,也被引进戏剧服装的色彩装饰中,戏剧服装的色彩采用传统的上五色:红、黄、绿、黑、白,下五色:紫、蓝、粉、绛、湖,配以交月、古铜、秋香等杂色,构成五彩缤纷的色调,以不同的色彩表现各异的人物。不同的服装材料在色彩表现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人的视觉接受过程中,色彩拥有不同的色相和冷暖倾向及表情特性,戏剧服装色彩设计是一个系统构思过程,象征与装饰在戏剧服装色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服装色彩搭配在剧目设计中的运用
在人的视觉接受过程中,色彩最先闯入人的视域,色彩拥有不同的色相和冷暖倾向及表情特性,在服装及饰品设计上最能创造气氛的是色彩。因此服饰的第一要素就是色彩。色彩还有对意境进行创造的能力,是戏剧服装解读戏剧内涵的语汇,以色传情,借助色彩延伸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人物外部形象,帮助观众融入剧情,戏剧服装色彩设计是一个系统构思过程,象征与装饰在戏剧服装色彩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同的色彩自有其特殊的美,没有美与丑之分,关键问题在于服装色彩的搭配上,通过不同色彩之间的科学搭配,体现其美感。为此我总结出服装色彩搭配即要有序、主次分明,又要鲜亮。明快的感觉。不同色彩所占比例,定位,最好用黄金分割线比例为基准进行搭配,这样的布局才能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在服装色彩搭配过程时,还要注意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体现出制作工艺以及自身形状的搭配,产生鲜活生动的效果。
如今,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舞台美术和声光电等新技术的大量介入,以前传统的服装色彩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舞台和观众的要求了,要使服装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就必须对服装色彩进行创新式的调整。戏曲服装的颜色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很多人都知道主色是最好确定的,相配的装饰色彩有时却很难选择。因为装饰色彩不好把握,使用大面积不相容的色调介入服装主色调会造成强反差,分不清谁主谁次。同时也非常俗气,穿在演员身上与人物身份不相符,而且主色调的鲜明度会一下子暗淡下来,丧失了原有的色彩氛围。再者戏剧服装的色彩从整体上看着不鲜亮,使塑造的人物在舞台上表现得不充分,有损人物形象的整体感。
一般的色彩搭配分为彩色系搭配和无彩色系搭配两大类。笔者在长期剧目演出服装的色彩设计搭配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服装颜色的搭配的变化应该是风格多样的,彩色搭配时,服装色彩不仅仅是色与色的搭配,更重要的是要与服装的风格相呼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出彩。比如,绿色代表活泼、青春靓丽,不同质地的服装面料和绿色搭配在一起,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时,色彩还体现出民族艺术性,利用各种元素可以将服装色彩自身的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工作实际中,还会有许多无彩色系的搭配。黑色、灰色和白等色调最为基本,最大特点表现为其明暗度的可调性,同时与彩色系相互搭配,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中,黑色可与白色、灰色以及彩色想搭配。黑色在与彩色系中的冷色调进行搭配时,可产生静谧之感;黑色与银色、金色搭配,则彰显出一种华丽的色彩;黑色与暖色系色调进行搭配,会产生一种精明之感。对于白色而言,如果与比较个性的色彩相互搭配,则散发出一种青春气息。灰色是一种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色调,它体现出黑、白色调的共同优点,更显稳重、大气,可与其他色彩进行有效的搭配。
三、色彩在复杂服装设计中组合方式
首先,明度方面主要是明暗度色彩之间的有效组合,明度配色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与效果,第一种是高明度配色,体现出优雅、明亮的色调,常被认为是具有女性感的一种色调,同时也是夏季最为常见的一种服装色调;第二种是中明度配色,以中年人的服饰色彩为众,体现一种庄重、含蓄的风格色彩,同时也是当前青年人比较认可的一种配色准则,比如以纯度较高的红色或者蓝色进行服装搭配,可展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第三种是低明度配色,给人一种沉静感受,庄重、文雅、严肃而又忧郁。该种色彩调性,对于青年人的服装设计而言显得非常的文静,深沉而有内涵;在老年人服装设计中应用,则显得非常的老沉、庄重;在知识分子服装设计中应用,显得非常的超脱、有教养。而且舞台上的人物在光彩的舞台氛围中需要时刻保持鲜明的个性色彩,立得住、耍得开,透过舞台环境的渲染来体现演员演出的活灵活现,而千万不能被环境色彩所压抑、掩盖。由于舞台灯光色彩的亮度极其吸引关注的眼球,使得演员的服装色彩更加难以把握,当灯光直接照射在演员身上时,服装上的色彩会因为光色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映。
其次,纯度在服装设计中通常以多色调搭配为重。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越多,越有必要将其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服饰设计过程中,多色彩配合可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在配色过程中,明度、色相的条件下,纯度配色是比较重要的,可丰富、变化视觉效果。一般而言,纯度差越小且明度差非常接近时,色彩视觉效果也就非常的柔和;纯度差非常大且明度差也较大时,色彩视觉效果呈现出跳跃感,而且比较明快。在纯度配色过程中,应当重视色相作用,比如通过增强色相倾向,可以加强色彩的纯度,使之变得更加的动感、活泼,加强服饰色彩情调。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就是服装的材质,作为服装的三大要素之一,材料不仅诠释着服装的风格与特征,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效果。各种面料都有自己的“性格表情”。要想追求适宜的材料达到理想的创意理念,必须熟悉材料、亲近材料,在原有的面料基礎上,尝试运用不同手段加以实验和改造,利用增加、破坏、解构等方法对原有材料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创意和想象,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视觉以全新的刺激,拓宽常用服装材料的表现空间。材料的创意、创新是使服装设计者获取灵感、拓展设计、丰富装饰细节、传达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设计者应多从材料的角度去思考,把握其特性,并结合戏剧舞台演出整体的视觉艺术效果,用审美的眼光对面料的材质、肌理和图案等方面进行开发和再造,对戏剧舞台的艺术语言进行大胆而充分地诠释。
总之,在一部戏剧中,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都会对戏剧的最后成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年,笔者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发现,戏剧导演对戏剧服装色彩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它对舞台的整体效果所起的作用越发的关键,大众的审美越来越挑剔,服装色彩对观众们视觉的强烈冲击会使人物的表现力更强,对戏剧的成功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服装的论文第二篇: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摘 要:服装设计是门实用艺术,来源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服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服装设计潮流和文化,反过来服装作为人类基本的需要,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的同时,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潮,表达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状态。在人类社会曾经存在过众多的影响重大的思潮,这些思潮都对其当代和后来的社会服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服装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1,后现代主义概述
1.1后现代主义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 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 科技和经济发展迅速, 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蜕变, 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到来准备了很好的文化背景。在这个时期, 各种文化 (艺术, 文化, 美学, 哲学) 进入了激烈的争执和论战之中。各种理论百家争鸣。一次次理论的撞击和兼容, 后现代主义逐渐露头角, 提出以“人本主义”观点取代传统的理性观, 很快成为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
1.2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比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与超越。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分水岭,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发展阶段,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走向高超的10年,90年代新现代主义开始兴起。下面用表格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做个比较。
2后现代主义著名服装设计师
服装设计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则表现为杂糅多种元素,以求创造一种新的风格,设计师沉迷于服装与材质的博物馆中仔细搜寻,将研究所得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掺入到设计中,他们无意重复历史,而是借由历史宝藏,创造出新的适合当代美学形态的作品。后现代主义代表设计师有薇薇恩 韦斯特伍德、范思哲、哈姆尼特以及约翰 加里亚诺。
英倫泰斗级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师,在时装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41年出生于英国格罗索普。她热爱历史却从未毕恭毕敬;与朋克摇滚接触甚密,也做的出美艳惊人的舞会礼服;值得赞叹的是她信手拈来传统理念中象征女性被压抑的符号,将其改造成了彰显力量与性感的利器。她欣赏迪奥、麦尔肯 麦克劳伦、艾尔莎 夏帕瑞丽、川久保玲以及香奈儿等设计大师,并从中吸收灵感。1946出生于意大利的雷焦卡拉布里亚,帮助意大利时装界巩固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潮流,使得品牌的名称成为一种独特审美的象征。Gianni versace从历史典藏中汲取养分,经过融合淬炼,转化为有着新时代历史意义的设计风格,希腊神话给予了设计师无限创意灵感。
3.后现代主义在各国服装上的影响
3.1英国后现代主义服装
英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了当代时尚的开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思想文化经济在当时那个时代遥遥领先与其他国家,为设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无论是60年代的“嬉皮文化”,还是70年代的“朋克文化”都给当时的时装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这些在传统观念中被歧视及抨击的另类文化,掀起了不可抵挡的全球性时尚潮流。以“朋克文化”为例:这种文化最先源于美国黑人社会,后来在英国发展壮大。着装者带着对社会的反抗,以服装这种象征性的符号宣战。
3.2后现代主义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服装设计在亚洲地域一直处于前沿,有多位国际服装设计师大牌: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高田贤三等等。 三宅一生致力于将东方的服饰观念与西方的服装技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服装设计道路。他从传统的日本和服中吸取了剪裁、解构等方面的养分,将传统的披挂、缠绕、褶皱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在身体和服装之间创造了无数个可能。用一种最简单、无需细节的独特素材将服装的美展现出来,直接将面料披缠在模特身上,进行“雕塑”创造出与人体高度吻合、造型极简、富有原创性的完美作品。三宅一生以他既非东方有非西方的全新设计,对当时故步自封的西方时装界发起了革命性的冲击。
3.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服装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空前发展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广泛的文化基础和活动空间。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中国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甚至不确定性,消费者服装观念的变化直接会影响服装需求的变化,这导致中国市场上服装出现多变、多元、复杂化的特征。服装类别概念的模糊:商务休闲装让严肃的正装增加了一丝轻松感,时尚休闲给过于平淡的休闲服装增添了时尚亮点。性别的模糊话:X型的款式、小肩设计、图案和镶嵌的应用使男性服装同时也具有女性服装的特点。年龄的模糊:款式活泼、色彩明艳、夸张的图案运用。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潮流,在历届服装设计大赛中线条脉络更加清晰,从服装设计的大赛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服装产生的深远影响。有很多优秀作品都纷纷从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中寻求灵感。
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使服装呈现出多彩缤纷,设计者不再单单从中国设计理念中吸取灵感,同时中外古今掀收并蓄,设计理念由单一变的广泛起来。对服装结构空间的探索。服装设计不在仅仅是平面上的设计,在后现代注意点影响下,服装有平面转变为考虑人体与服装的之间关系,塑造新的体量关系主要通过不同的手法,例如:打褶、叠加等等。由于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利用,改变了服装材料历史的单一。面料的再造也成了服装设计创新的重要一点。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纠正,反权威。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潮必将使服装届新奇百出、大放异彩,它会造就每个领域的思维开放、设计创新,必将促进艺术领域的发展和繁荣。但是后现代主义反权威、反一切现有的存在,在某些程度上出现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纠正过枉的现象,这也会导致过分追求标新立异、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而出现低俗、良莠不齐的作品。
4对后现代主义的总结
从以往服装设计的演变中可以推测出后现代主义的服装设计在今后仍然将是服装设计的主流。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维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思想的最大化自由。这就导致了千差万别的服装需求,为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社会基础。
但是,在以往的发展中,后现代主义的弊端也已经出现。由于服装设计是门实用艺术设计,后现代主义反对衡量标准,反对权威,这就造成服装时尚界良莠不齐的现象,这会对服装的选择造成误导。这就需要从事服装设计的人员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发展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出现对现代主义的纠正过枉的现象。我国服装时尚界必将会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中西方服装发展史 冯泽民 刘海清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11
[2]设计美学 祁嘉华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9
[3]后现代主义艺术第20讲 马永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
[4]艺术哲学 H·丹纳 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2009
[5].后现代主义理念在中国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黄娟
[6]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服装设计 胡博.
关于服装的论文第三篇:浅析解构主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的表现
摘 要: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它是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解构主义思潮对于服装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结构作为服装的重要承载,无疑在这场解构革命中扮有重要角色。本文结合解构主义风格的起源与服装解构设计案例,来探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的对服装结构进行解构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
一、“解构主义”的含义
哲学上的解构主义思想(最早)是在1967年由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在发表的一篇批判结构主义文章中提出。解构主义反对形而上的结构主义,反对结构主义所推崇的中心论、理性论以及终极真理的论断被解构主义的多元论以及自由论和差异论。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其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它体现一种自由与解放的精神,特别是注重对个体以及符号的关注与分析而不是盲目地着眼于整体,解构主义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并且指出这些差异性与独特性的重要意义。解构主义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无终止性,它主张对束缚的打破与瓦解,主张对不合理的秩序进行破坏与重造,在这一方面,解构主义猛烈地冲击着结构主义的秩序论与逻各斯的运转逻辑。
二、何为解构主义服装设计
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装设计风格兴起于现代,是受到西方哲学思想上的解构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设计理念。作为一种设计风格运用到设计当中,解构主义设计是在哲学上的解构主义思想提出20年之后(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设计产生的另一原因是当时的现代主义面临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又受到了部分来自设计圈层内部势力的抵触,作为后现代时期的一种设计实践的解构主义设计开始展开。
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都处在一个非主流的位置,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小规模的设计风格探索,但近年来有发展壮大的趋势。这里应该注意到,不能把解构主义服装理解为肤浅的破坏,因为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怪诞的解构手法下,体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甚至哲学思想,在服装与人的关系上,解构主义一直在试图用一种充满禅意以及浪漫的哲学来用服装作答。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自由与解放。
三、解构主义设计在服装结构中的应用
服装的结构就是服装的骨架与支撑。服装的宏观结构决定了服装外在的轮廓与款式,服装内部的微观结构体现在细小部位的设计上,如领口、袖口以及省道和分割线的应用上,服装的结构决定了服装在静态与动态不同的状态下的形态。不论是宽松服装或者是贴身服装,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做到从不同动静的状态出发来进行服装的空间与平面结构设计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服装效果。服装的宏观与微观结构是服装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它们共同决定了服装的形式美。对于服装结构的解构通常会应用到如下一些方法。
1.破坏服装正常比例
结构主义服装设计希望服装是合理的、符合人体且具有良好的比例的,作为对于结构主义设计的颠覆,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从一开始就试图打破这种合理性与比例,创造新的审美标准。通常解构主义服装所运用的方法就是夸张衣服某一个部位的造型,通过改变其在二维的长度、宽度或者三维的空间感、立体感来达到解构的效果。在2016年米兰秋冬时装周发布会上吸引无数眼球的Jacquemus品牌的超宽肩膀西装(图1),原有的正常身体比例被巨大宽肩膀以及超级夸张肩部线条打破,再加上僵硬的肩部轮廓,运用了解构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超现实主义的诡异情绪,同时也标志着本季Jacquemus怪诞而极负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宣言(图2)。
亚历山大麦昆设计的露臀装就采取破坏服装正常比例的手法,改变裤装的腰线高度与立裆长度,模特穿上这款服装之后都会露出臀部。另外,他设计的犰狳鞋造型大胆怪异,鞋跟高度大大超出了正常鞋子,鞋面的弧线设计更与平常的鞋子背道而行。由于设计理念太超前,这些被当时的服装评论家认为是毫无意义的无法穿着的设计,但其设计精神得到了当时一些时尚界人士的肯定,是亚历山大麦昆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之作(图3)。
2.不对称设计
不对称设计,也是解构主义设计中对结构进行解构的重要表现手法。在东西方传统的服装设计之中,对称是一条古老的审美法则,它代表的是和谐与秩序之美。和建筑式美感一样,秩序式美感是结构主义服装设计所追求的美感之一,对称之中产生的中心也是结构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反中心,提倡秩序重建和差异化的解构主义而言,这也是破坏结构主义的重要方向。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师会通过各种围裹、披挂、切割、重复与打断来实现服装的不对称设计。每一种设计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不对称设计既可柔美又可有力,通常散发着一种自由、凌乱随性的美感。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的秀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对称的设计(图4),他设计的服装通常有着多重解构——从廓形到材质到色彩,服装的下摆经常会有两到三层的不对称层叠。
3.嫁接
解构主义服装也常运用嫁接的手法将原本不适用于某一结构的适于某处,或者使得原本应该在此处的服装部位移位到另一处。比如2016年川久保玲推出的春夏高级定制系列,原本应用于帆布鞋的鞋面绑带设计移位到模特的上衣,被嫁接到服装中的巨大的鞋带和模特坦露的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美感(图5)。
4.错位
利用错位形成左右或者上下的对比冲突,打破原有的对称或者平衡状态。山本耀司所设计的许多服装中都应用到了这一元素,比如在一款白色衬衫的设计中,他将左边的领口错位到腋下打破了原有的对称关系,被解构的领口看起来充满趣味性。同样可以圈点的还是2016年秋冬米兰时装周Jacquemu品牌发布会上,衣服的袖子藏在了硕大的西装衣身的里面,这件西装的袖子没有像正常西装那样和袖笼相连,它与袖笼是分离的,只能看到一个硕大的矩形衣身,这种错位极具视觉冲击力(图6)。另一款Jacquemu的连衣裙也是体现了错位解构手法的运用----歪斜的袖子加上倾斜的不对称的领子与下擺,都展示着解构服装的美学(图7)。
5.堆积
堆积可以通过量的积累来改变部分服装的体积从而引起服装廓型的变化。常见的用于改变服装廓型而用到的堆积手法有增加面料的松量、增加面料厚度等等。维果罗夫(Viktor&Rolf)的一款白色衬衫就是通过堆积面料增加了腰部面料的褶量从而使得衬衫在腰部有一个较大的褶裥,改变了上衣的外部形态,这样的解构活泼又不失浪漫。再例如2016年川久保玲推出的春夏高级定制系列中,团块式的面料堆积完全改变了人体原有的身体轮廓,却更好的表达了设计师的创作主题,表达了一种人生负重前行的思考(图8、图9)。
四、结论
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在它充满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手法之下,隐藏的是对服装与人体之间关系的理性的思考,在其跳跃的思考方式以及分裂重组倒置等种种解构主义手法的运用下,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加强了服装多角度与多语言的呈现。解构主义在解构服装结构的同时,也是对结构的创新和塑造,并不是抛弃了结构,而是将服装结构引向了更加宽广的发展道路。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主张对自我的研究,它是向内的设计理念,由内而外的通过服装来表达对自我的审视,由此深刻契合着当代社会人们对自我的发现与表达。如果能在这一道路上进行更多的有益探索,相信会对我国服装设计事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进力。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时装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M].2002.
[2]蔡笑.解构主义思潮对现代艺术形态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1
[3]殷文.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