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小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更新时间:2018/8/24 22:19:00  浏览量:2870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首先,要有巧妙的课前导入;其次,课堂教学要创新,可以将故事、小品、歌曲、动画等引入课堂;再次,教学语言要简炼,语言要有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要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关键词】巧妙导入;创新;教学语言;情感沟通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兴趣成高度正向相关。兴趣依赖于成功带来的愉快,持久的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学习活动获得更大成功。学生学习知识,只有和兴趣结合,才能学得积极主动,记得牢固,甚至终生不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生喜欢上的课,其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必然会好。能否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比较理论化和抽象化,甚至有点枯燥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巧妙导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设计科学得当,能很好地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进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地使用故事导入、名言导入、歌曲导入、漫画导入、时事导入等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九年级第四课第四个框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就使用了漫画导入法。课堂教学剛开始,我就用投影机向全班展示“谁是杀害天鹅凶手”的漫画。幽默风趣的漫画立刻引起全班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人类才是杀害天鹅的凶手。”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更生动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二、创新课堂教学

  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只要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活,教学方法活,课堂气氛活,教师活教,学生活学,就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就能够使学生自觉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将故事引入课堂,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针对理论性较强、道理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利用讲故事导入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知识,明白道理,达到通俗语易懂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一种思考的情境体验中,对整节课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做情绪的主人”这一内容时,向学生讲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布“空城计”的故事,指出诸葛亮出色地调控住自己的情绪,镇定自若地骗走了二十万曹军。学生一下子被《三国演义》中生动曲折的故事所吸引,将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二)将歌曲引入课堂,激发教学情趣

  教师根据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播放一曲与所学内容相关、学生熟悉且喜欢的优美动听的歌曲,或教师与学生一起高声歌唱一首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歌曲,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的情趣,将学生迅速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九年级第三课第一个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先播放了红遍中华大地的《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并与学生一起随着歌曲高声歌唱。唱完之后,马上投影出如下问题:(1)中国人民是在什么时候站起来的?(2)中国人民是在什么时候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的?(3)是哪一个基本国策让中国走进新时代的?歌曲中反映的这些问题如何解答,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三)自编自演小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比如,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小品表演,自编故事演讲,自绘插图展览,学生往往很喜欢,因为这样的课堂充满生趣,所以学生能够在大多数时间里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要他们爱上课,他们就不需要用更多的意志力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教学的优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四)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原理和概念比较抽象,理解很困难。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再不注意方法,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首先就要借助外部条件,即以一种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进行心理调控,促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所传递的信息新颖、强烈,变静为动,动静结合,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背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去思索,去创造。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现代教学法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三、提炼教学语言,以语言魅力来吸引学生

  在我国,有很多人喜欢相声、小品,主要是因为相声、小品演员幽默风趣的语言特别吸引人。教师应该向相声、小品演员学习,认真研究一下自己的语言艺术,多看、多听一些相声、小品和幽默故事,不但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流畅,还要简洁,生动,趣味盎然。教师应不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把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洁明了,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教学语言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情景交融”,真情投入,以情动人,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深深吸引住讲台下的观众——学生,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教师的語言平铺直叙,缺乏激情,没有跌宕起伏,那只能像一支催眠曲,课堂没有丝毫活力,学生昏昏欲睡,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总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当然低。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像磁铁一样能吸引学生,则学生很快能进入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语言上,教师要多下功夫。此外,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要多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要有宽容之心,少批评打击学生,给学生的永远是“你真棒”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健康、向上发展。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始终在热情地帮助、鼓励自己,真诚地期盼自己的进步。教师只有付出真心、爱心,才有希望得到学生在学业上的回报。

  四、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之外,还要注意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沟通,以真情架起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彼此了解和相互信任。切实把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作平时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来抓好,努力去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年龄、爱好、家庭状况乃至身体状况,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努力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亲密和谐的关系,当作学生的知心朋友,真心为他们好,即便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不会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了。当然,面对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我们唯有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从容迎接各种挑战,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肖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刘志.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5]王呈祥.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与学习兴趣有关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