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开发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18/9/6 6:41:00  浏览量:3284

  [摘 要] 教师需开发综合探究实验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将结合三个压强综合探究实验的案例,来阐述开发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压强;核心素养

  大千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的物理现象,是我们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人类文明史上有很多匠心独运的神秘器物,其中有独特的物理奥秘。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物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探究并解谜这些神奇现象、器物的物理原理,能很好地激发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从中优选适合初中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资源,开发出精心设计的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课程,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文将结合“压强”综合探究实验的案例,来阐述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的开发策略。

  一、解谜神秘器物原理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

  人类文明史上有很多匠心独运的神秘器物,其中有独特的物理奥秘。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诸葛亮的木流牛马,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都令人叫绝。一些小小的器物也颇为神奇,比如中国古代的鸳鸯壶、公道杯。下面就以《探究公道杯之谜》为例,介绍如何开发解谜神秘器物原理的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

  例1 《探究公道杯之谜》压强综合探究实验

  (一)探究公道杯之谜

  (1)故事引入: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大宴群臣,特意拿出九龙杯和美酒,赐群臣每人自斟自饮一杯。有位大臣自恃功高,将酒斟得满满的,却没有喝到一滴酒;没有将酒斟满的大臣却喝到了酒。原来,此杯甚为公道,“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朱元璋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

  (2)教师演示:这就是神秘的公道杯(如图1)。当我们向杯中加水时,杯中水位不断上升,如果继续加水快满时,杯中之水开始从杯底流出,而且会全部流干。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公道杯之谜。

  (3)介绍虹吸现象

  准备两个容器和一个水管。现将A容器装水放在较高的位置,然后将水管灌满水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管的一端放入A容器中的水面以下,将管另一端放入B容器,松开手指。此时,A容器中的水通过虹吸管自动流入B容器。

  分析原理:如图2所示,虹吸管的两端都受到相同的大气压p0方向向上,同时又都到水的压强方向向下。为研究方便我们在管的上端中央取一液片S,则液片左边的压强p左=p0-ρ水gh左;液片右边的压强p右=p0-ρ水gh右;由于h左p右。即液片所受液体向右的压强大于向左的压强。从而液片向右流动。入水管侧液面高于出水管侧液面,而且管子内始终充满水且不漏气,则管中的水流不会停止。

  (4)解开公道杯之謎

  公道杯的内部结构如图3A,秘密就在于多了一根虹吸管,左管和杯身密合,开口于杯底,右管开口在杯内且管口高于左管。当我们开始倒水入杯时,只相当于普通杯,水面上升如B图。当水位达到C图位置时,虹吸现象产生,杯中水从右管吸入左管流出如D图。

  (5)介绍制作简易的公道杯

  ①器材准备:如图4A,一个矿泉水瓶、一根吸管、胶水、剪刀。

  ②用剪刀将矿泉水瓶剪成两段,如图4B。

  ③用力转动剪刀在矿泉水瓶盖上开一个小孔,大小为刚好能让吸管穿过,如图4C。

  ④将弯曲吸管的长端插入瓶盖,短端刚好被瓶盖的边沿套住,如图4D。

  ⑤用胶水将穿过瓶盖的吸管和瓶盖粘合,如图4E。要求不能漏水。

  ⑥将瓶盖盖回剪下的矿泉水瓶的上端,旋紧瓶盖,公道杯制作完成,如图4F。

  ⑦注水测试,如图5所示。

  (6)小组比赛:看哪些小组的公道杯制作成功,请上台展示,注水验证能否完成公道杯的功能,并讲解其工作原理。

  (二)拓展延伸:探究毕达哥拉斯杯之谜

  无独有偶,西方人也设计了他们的公道杯,结构如图6A所示。内管两端开口,外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据说为毕达哥拉斯所创,所以叫毕达哥拉斯杯。加水至图6B位置,水开始从杯中流出如图6C所示。

  请同学们周末回家,再制作一个毕达哥拉斯杯(如图7),并写出其工作原理。

  或者利用公道杯的原理有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就更好。

  二、解谜日常器物原理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

  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很多器物都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一把钢丝钳、一台电风扇、一辆自行车、一个洗手液瓶子都很值得研究。下面就以《探究输液瓶之谜》为例,介绍如何开发解谜日常器物原理的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

  例2 《探究输液瓶之谜》压强综合探究实验

  (一)探究输液瓶之谜

  (1)问题引入:医院给病人输液时,使用玻璃瓶输液,要让药液均匀滴下,再注入人体,为使整个输液过程都保持药液匀速滴下,图8中装置正确的是( )

  (2)实验解谜

  如图9所示的是马略特瓶,瓶内盛有水,瓶的侧壁上有三个被木塞塞住的小孔,两端开口的管下端F与B小孔相平。

  ①当我们拔去C塞,请同学们观察C孔的水流情况。

  我们观察到:若拔去C塞,开始水稳定地流出(水流喷射的距离不变),直到水位降至B处;后来水位低于B处时,水越来越慢地流出(水流喷射的距离变小);最后水面降至C处时,水不再流出。

  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设大气压强为p0,A、B两处的高度差为hAB,B、C两处的高度差为hBC,由于玻璃管下端和B等深且玻璃管和大气相通,故可知C处水的压强为:

  pC=p0+ρ水ghBC,

  pC>p0,所以水会从C孔流出。但水面从D下降到F的过程中,p0不变,hBC不变,故pC不变。因此,水会稳定流出(水流喷射的距离不变)。水面从F下降到C的过程中,p0不变,hBC变小,故pC变小。因此,水越来越慢地流出(水流喷射的距离变小)。

  ②如果我们再拔去B塞,会怎样呢?

  我们观察到:瓶内的水不会从B孔流出,瓶外的空气也不进入。

  这是为什么呢?

  此时,B处水的压强为:pB=p0,故,瓶内的水不会从B孔流出,瓶外的空气也不进入。

  ③如果我们盖上B塞,拔去A塞,会怎样呢?

  我们观察到:瓶内的水不会从A孔流出,但瓶外的空气从A孔进入瓶内(A处有气泡)。

  这是为什么呢?

  此时,pA=p0-ρ水ghAB,即pA  ④如果希望水面降到C孔前,水一直稳定匀速从C孔流出,该怎么办呢?

  刚才我们看到DF段水是稳定匀速流出的,那么我们如果将瓶中管子的下端F逐渐下降,降到靠近C孔的上方就可以了。如图10,这就是所谓的恒流瓶。

  ⑤解决问题:现在回到我们刚开始看到的题目。请认真观察图8,看哪个图符合输液的要求?

  输液器要让药液匀速滴下,实质要求输液瓶口处的压强在瓶内药液不断减小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图B装置进气管口在输液瓶口处,随瓶内药液高度的下降,药液产生的压强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强之和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外界气体在大气压作用下就进入瓶内,使瓶口处液体压强总是保持基本与大气压相等,这样药液可以匀速下滴输入体内。图A、C、D装置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二)拓展延伸:护士为患者多次更换药瓶比较麻烦,于是就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三瓶串接的方案。请分析图中哪个药瓶中的药液先流完?为什么?

  三、解谜神奇现象原理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

  大千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神奇的物理现象,是我们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杂技里的各种表演皆可入课。比如睡钉板的表演就惊险刺激,我们就设计了《探究钉板之谜》的压强综合探究实验。

  例3 《探究钉板之谜》压强综合探究实验

  (一)视频引趣:播放一段睡钉床的电视节目表演

  提问:这是真的吗?钉子越密越危险吗?

  引导同学们运用压强知识来分析,实际上钉子越密受力面积越大,在受力一定的情况下,钉子越多压强反而越小,越安全。

  追问:那么和人体接触的钉子最少要多少颗,人坐上去才安全呢?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图钉制作的钉板,要用多少个图钉人坐上去不会感觉疼痛?

  (二)实验探究

  方法一:资料查阅法

  通过上网查阅:人体皮肤所能承受的压强是106pa。

  人体的质量约为50kg,压力大约为500N

  查阅课本的习题中有图釘的钉尖面积0.05mm2

  根据p=F/S,S=F/p=500N/106pa=5×10-4m2=500mm2

  钉子的个数为:500mm2/0.05mm2=10000(个)

  方法二:用替代法测钉尖的受力面积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由于皮肤是柔软的,钉尖和人体接触的面积会比钉尖的面积略大。所以,我们希望能实测钉尖和人体接触的面积作为受力面积。

  如图12:用沾上墨水的钉尖去压手指,会在手指上留下圆形钉尖和手指接触的圆斑,然后用手指去压白纸,取下手指上的圆斑,再用测量显微镜测出圆斑的直径。

  测出圆斑的直径大约1.0mm。

  计算图钉个数=637(个)

  方法三:比例法

  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用的压力越大,皮肤和钉尖的接触面积就越大。网上查阅的人体皮肤所能承受的压强是106pa,又是否可信呢?

  于是我们讨论能不能避开这两个问题,换一个思路来解决呢?同学们想到了比例法,因为,人坐在钉板上时,对一个钉子产生的压强等于对全部钉板的压强。所以想到了用电子秤做指压实验。

  (1)用图钉做实验。钉帽放在电子秤上,先用去皮功能调零(消除图钉自重影响),用手指去按压图钉的钉尖如图13,不断加力,观察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读取手的感觉不疼痛的最大示数为30g。

  30g重物产生的压力作用在1个图钉的钉尖面积上产生的压强,皮肤感觉不疼痛;

  60kg重物产生的压力作用在2000个图钉的钉尖面积上产生的压强,皮肤感觉不疼痛。

  结论:一个约60kg的中学生坐在2000个图钉的钉板上不会感觉到疼痛。

  (2)考虑到我们是隔着衣服去坐钉板的,所以我们再次实验。用3个钉子做隔衣指压实验,钉帽放在电子秤上,用手指隔着衣服去按压图钉的顶尖,不断加力,观察电子秤的示数变化,读取手的感觉不疼痛的最大示数为600g。

  600g重物产生的压力作用在3个钉尖面积上产生的压强,隔着衣服皮肤感觉不疼痛;

  60kg重物产生的压力作用在300个钉尖面积上产生的压强,隔着衣服皮肤感觉不疼痛。

  结论:一个约60kg的中学生坐在300个图钉的钉板上不会感觉到疼痛。

  (三)现场验证

  现场坐钉板实验。用准备好的400个图钉做成的钉板(考虑到安全性增加了100个钉子),老师先示范后,多位同学现场试坐没有感觉到疼痛。场面相当震撼!

  以上是我们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的一些探索。期望中的物理综合探究实验,是融学科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观念精神于一体的整体性教学。是鼓励创新、灵感迸发、思维交锋、头脑风暴的智慧课堂。能让学生经历动脑、动手的合作探究过程,进而内化物理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高嵩,李彦青.基于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5(8).

  [2]江山.实验探究: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3).

  [3]于潇.中学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

 与实验教学有关的初中物理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