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巧用生活资源,升华美术素养

更新时间:2018/9/18 13:41:00  浏览量:3032

  【摘 要】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思想主体与精华,从中可以看出生活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美术教学更是如此,它来源于生活,美术创作离开了生活就会变得毫无生机,缺乏美感。因此,教师要巧用生活资源,升华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艺术创作的根源,没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更别说什么艺术之美了。尤其是美术作品,它是实际生活的表现,更是现实生活的深化。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靠近生活,融合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学习美术的快乐,感受美术学习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营造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的一种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感氛围。它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与知识产生共鸣,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用鲜明的形象将学生带进生活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看戏》一课的时候,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并不多,因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情境——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学生听得很认真,对于他们来说,戏曲是那么陌生。渐渐的,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神情痴迷,竟然听得懂了。接着,视频中的表演结束以后,教师又带着学生模仿戏中人物的动作,让学生感受他们在表演时的心情。同时,教师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看了戏曲表演后的感受。无论是观看还是模仿,学生都很认真,他们边看边模仿,真的是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课堂活动中。就这样,在情境中,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慢慢对戏曲有了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可见,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情境中,教师的教不再单调,学生的学不再被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美术的樂趣,感受到了美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观察是人们从世界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观察生活则是进行美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尤其是阅历较浅的小学生,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大部分来源于眼睛的观察,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无论遇到什么,他们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清新,从而愉悦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让每位学生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教学《我造的花园》一课的时候,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了几幅优美的花园图片,在学生欣赏完之后,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认真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小花园或是自家的小院子,向别人介绍一下你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美好的景物,在花园中都是什么人?他们在花园中最喜欢做什么活动?你心目中的花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了这些问题的指引,学生的观察就有了目标,再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分别介绍了自己所观察到的情况。有的说:“我们附近的小花园很美,里面还有健身设施。”有的说:“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爱去花园里玩耍。”有的说:“我喜欢我们的小院子,我要种很多鲜花……”学生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可见他们有多么用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花园,更是易如反掌。

  可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现实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活就是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在小学美术学习中,教师也要竭尽全力,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不仅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与生活更加贴近,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美术课堂中将生活化资源变成宝贵的美术创作,使普通的生活资源发挥超出本身的价值,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创意与智慧。

  在教学《手提袋》一课的时候,教师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讲解与介绍,而是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个小视频——手提袋的发展历程以及制作方法。在视频中,学生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手提袋,初步认识了手提袋的作用以及发展历程,一直到现在,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手提袋。同时,教师也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当作手提袋的装饰品?”学生听完、看完以后,一个个跃跃欲试,他们都想亲手制作出一个漂亮的手提袋。学生讨论的很积极:“在生活中,毛线、布条、泡沫、旧报纸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提袋的装饰,让手提袋变得更加漂亮。”随后,学生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生活材质,兴致勃勃地动手做起来,他们那认真的样子,成为课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去创造有新意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升华学生的美术素养。这样,学生在美术学习的道路上才会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刘琨玉.浅析生活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12).

  [2]王希.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3]侯诒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11).

 与美术素养有关的小学美术论文
  • 暂无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