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误区

更新时间:2018/10/10 12:54:00  浏览量:2527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新课标提倡新理念,新教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使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自主互助课堂模式的引入更让小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思考。

  但是,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并不是尽善尽美。虽然有些语文课堂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背后却是空虚乏力。课堂上不是齐声应和,便是学生早已准备好的表演,老师的指导也是蜻蜓点水。表面上,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实际上仍然是教师在掌控着一切。或者是用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剥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机会。语文课堂教学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样做的结果,既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入了误区。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错误的理解“愉快教育”

  什么是愉快教育?顾名思义,“愉快教育”应指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使学生感到学习文化知识是件十分愉快的事,因而乐此不疲。如何诱发愉快?应在教学中提供恰当的外部诱因,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己愿意学、努力学、愉快学。但是从一些课堂教学实例看恰恰相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刻意的追求趣味性,使教学形式趋于“游戏化”,于是哪节课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便视为不成功。“教”失去游戏这根“拐杖”,教师就感觉到没有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学生感到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这是片面理解“愉快教育”所产生的畸形教法。事实上,课堂教学绝不可能和游戏活动画等号。寓教于乐是有科学根据的,而绝不是盲目的搞笑。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促使学生自觉愉快学习的关键。

  二、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幕一幕的播放的多媒体画面,学生们在下面全神贯注的观看,色彩斑斓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确实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但是细细想来,学生们的这种全神贯注,完全是陶醉于色彩纷呈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而没有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仔细的揣摩品味文本中的精华。在如此轰轰烈烈的背后,学生既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又失去了宝贵的读书时间,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又能有多少的收获呢?

  一位老师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诗歌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古诗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首诗都写了什么吗?我们来看大屏幕。(此时已有学生举手准备发言。)这时候老师便播放课件:太阳照耀下的香炉山云雾潦绕,一条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画面中还配着悠扬的乐曲。老师追问:谁能说一说这首诗都写了什么?学生们回答:太阳照在香炉山上,一条瀑布从山上飞流而下……

  我们不说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文内容,这种以视听手段代替学生理解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而实际上学生可以自主理解的东西却被课件所取代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感悟,通过互助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咬文嚼字”,诗句的含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揣摩,而不是简单的用画面、声音就能够表现出来。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依靠学生的朗读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几幅课件就能够达到目的的。

  三、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

  一位教师在教学《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时,出现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毛主席在花椒树下帮助群众推碾子,(播放课件),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生:毛主席不会推碾子,他想跟老百姓学习推碾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发言的同学很得意的坐了下来,接下来同学们毫无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很明显,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无疑是在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脱离文本的随意性的发挥,恰恰导致了课堂的闹剧。这种“主体性的”尊重,无益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它应有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权利完全给了学生,无原则的听之任之。不可否认,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或者完全以老师为中心,都是不可取的,都会使课堂教学失去平衡,而走向极端。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其出发点是让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而不是一味的“迁就”学生。在上面的教學案例中,课堂的教学导向无疑出现了偏差。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深刻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质。我们不仅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模式。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开拓正确、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新天地。

 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小学语文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