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创新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开展科研式教学等形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一些传统的语文教学观点和方法,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因此,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措施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一、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转换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态度应该是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汲取。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提问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就会大大提升。
2. 使用新的教学手段
由于科技的发展,学生几乎都有手机。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依靠科技进行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比如,西华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课后使用教学软件,能够实时和教师在线上沟通,反馈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也能够及时进行解答。通过使用翻转课堂,学生的语文成绩较之前有所提高。
二、优化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教师要注意优化语文教学。
1. 整合教学资源
首先,教师要删除过时的内容,筛选出重点并细化。一些符合素质教学和新课改要求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要进行重点教学。如“阅读研究”“写作教学”“语文标准解读”等。
其次,教师要钻研每一个章节的具体应用方法,要整理高中生常见的行文的风格和方法,然后依次进行讲解。
2. 关注教改动向
教师要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向,及时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查看应用效果。如果应用效果得到了验证,教师可以尝试在本班语文教学课堂上实践,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更加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
3. 注重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名男同学在写作文时喜欢写故事,这相较于传统的议论文来说并不常见。教师没有强制改变学生的写作爱好,而是鼓励他多看故事和小说类的作品,并在班级中朗读他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创新作业形式
传统的语文课后作业大多数是为了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增加学生的负担,学生为了作业而作业,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语文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1. 布置作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改变枯燥的机械式作业,以吸引学生兴趣为前提,将知识与练习结合,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2. 语文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感
学生语文成绩是存在差距的,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全班学生做同样的作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判断学生的语文能力,使所有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作业题,收获属于自己的“食物”。
学完《声声慢》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第一,全体学生背诵这首词。第二,结合著名南宋文学家张端义对《声声慢》的评价,说一说《声声慢》中叠词所包含的情感,并联系所学过的其他诗词,进一步阐述叠词的优点。第三,比较《声声慢》与《相见欢》中的“愁”有何不同,可以在网上搜集描写“愁”的其他诗歌。
通过这样的层次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判断出应该完成哪一层的作业,从而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综上所述,创新高中语文教学,将课堂主体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同时,通过整合语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獻:
[1]林金本.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28.
[2]牛继华.高中语文教学本位回归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