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关于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有效性方法的探究

更新时间:2017/1/31 17:34:00  浏览量:3574

  【摘要】 音乐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中基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节奏在演唱和乐器演奏中起着骨架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向设计好每节课的奏训练。让学生经过节奏练习了解和掌握节奏的用法。然而,节奏训练模式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对节奏感的掌握情况的等特点,有选择、有测重的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有效性 节奏训练

  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的音乐旋律就不能畅快的流畅,所以听到也是不是好听旋律。因此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把节奏训练内容有机的结合在歌曲教学与音乐欣赏中。但多数老师对节奏训练及作用认识不足,使得学生在演唱歌曲或演奏乐器时在节奏、节拍方面出现错误,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的提高。如何才能提高节奏训练的有效性呢?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几种节奏训练方法如下:

  一、声音模仿法

  这种方法作者认为比较适合低年龄段孩子学习。它把我们常见的自然界的声音融合到要学习的音乐节奏中,既简单又有趣,学生非常喜欢。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模仿内容和形式。

  (一)自然节奏的模仿

  例1:模仿一些小动物的声音

  小鸭子:XX | XX |嘎嘎嘎嘎;小猫:X -| X -|喵喵;小狗:XX XX|X -|汪汪汪汪汪

  例2:模仿天气现象的声音

  大风:X -| X -|呼呼;雷声:X X. X X.|轰隆轰隆;大雨:X X X X |哗哗哗哗

  例3:模仿交通工具的声音

  火车鸣笛:X ---| X 呜呜;警车鸣叫:XX | XX |滴嘟滴嘟

  通过让学生的自然节奏模仿,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一些基本节奏型。如果有条件让学生自己编配一些肢体动作辅助教学的。让学生学了后能运用到实际。从而培养了这种节奏能力。

  (二)情景节奏的模仿

  这一方法很适合低年龄段学生的节奏训练方法,是将要学习的节奏融合到小故事当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故事中的声音、动作来达到训练要求的。这种方法也非常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也非常好。例如由此上课要学习 "X -"和 "XXXX"节奏时,我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将 "X-"节奏用在乌龟跑步动作上,将"XXXX"节奏用在兔子的跑步动作上。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示范动作,并且还请学生用动作模仿这些动作。等故事讲完了,学生也将这两个节奏型学习完了,并知道这两个节奏的区别。

  二、律动游戏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好动的,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结合一些好玩的律动游戏的话,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下面是我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简单的律动游戏

  我们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些画有简单节奏型的卡片,一个节奏型下面对应一个动作图示。例如 "X -"用跺脚表示、"XX "用拍手表示、"XX X "用拍腿表示。上课时老师请学生随机抽取四张卡片,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着卡片一起做律动游戏。如果卡片排列显示 "X X|X -|X X X|X -"的话,那么相应的律动节奏就是 "拍手拍手、跺脚、拍腿拍腿拍腿、跺脚"。如果卡片排列显示 "X-|X X X|X-|X X |",那么我们的动作就相应变为"跺脚、拍腿拍腿拍腿、跺脚、拍手拍手"。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临时调换卡片的先后位置,进一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这样一个简单的律动游戏,孩子们兴趣高涨、百玩不厌,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二)复杂的节奏律动

  相比低年级,高年级的孩子身体协调性和理解力都要好很多,所以,可以尝试练习一些相对复杂的节奏律动。例如 : X0 X │ X X X │ X X X │ X -│拍手点头拍手拍腿拍腿拍手跺脚拍腿拍腿拍手这种复杂的节奏律动,我们可以采用“照镜子”的方式进行。老师首先示范练习一遍后,学生像“照镜子”一样重复老师的律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 "照镜子",一位学生先演示一遍,另一位学生重复。为了进一步增加挑战性,还可以采用“接龙”的方式练习,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一位练习完后,下一位“接龙”下去,如果谁出错了就要受到小小“惩罚”。以上两种游戏方式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律动的方式不断巩固我们要学习的节奏型。

  三、让学生划拍读唱

  在小学阶段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进行歌曲教学与乐器演奏某个乐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与拍子,让学生划拍读唱节奏。通过对节奏的划拍读唱,可以解决歌曲中出现难以掌握的节奏部分。在演唱歌曲时遇到这难点节奏时能就能流畅、顺利进行演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口读节奏手划拍通过多次训练后学生能基本掌握歌曲节奏的特点。学生掌握好难点节奏后可以进行视唱练习在学生视唱准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入歌词演唱。通过此歌曲中节奏练学生明白了节奏在歌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结论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由浅入深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注意节奏训练层次分明。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节奏在音乐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海洋.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

  [2] 李崇山.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J].新课程(上),2016,02.

 与有效性有关的小学音乐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