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但有些过分追求效率或是使用不当造成的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在多媒体运用方面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 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 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播放电影《荒岛余生》的片段,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的 但是,随着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日趋泛化,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重手段,轻目的,设计和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还会出现许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多媒体代替一切
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局限,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有的教师将大量时间花在多媒体课件的准备上,教学的内容反而忽视了 。遗憾的是,费力制作的课件和自己的教学又不能融为一体,完全成了一种点缀。我也常在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缺乏必然联系,为课件而课件,有它行,没有它也完全行。
2、阻滞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桎梏了学生维想象的空间
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媒介,离不开想象和体味。而过分地倚重声像,则不利于细读精读,培养语感。语文学科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想象,自我联想,接近体验,进而感悟而在多媒体软件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精神领域驰骋飞跃的想象,却被多媒体课件同化到一种认知和体验上。许多教师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以所谓标准化的图像直觉取代了语言感知的细腻过程。有时,课堂上一个不甚融洽的图像的介入,往往会无情地占据学生对某一情境,某一形象,某一情感想象体味的空间,践踏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阻滞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
3、不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技术介入语文教学,人机交流,轻而易举地取代了人际互动的空间,取代了师生的零距离接触。久而久之,师生的情感渗入与交流就会产生隔膜,自然导致师生情感的疏离,致使语文教学浓重的人文情怀的传递和熏陶的色彩暗淡下来。
总之,虽然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功能和优势,让所有的老师欣喜而且诚服。
但并不是说语文课堂可以完全由多媒體所掌控, 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具体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多媒体的过多运用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削弱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约束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发挥等等。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学习的内容, 适当地安插入必要的、 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否则就是喧宾夺主, 语文教学将失去应有的功能,达不到最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