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课程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小学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必要前提。而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理论性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如何能够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探讨、解析。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教育教学 渗透德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升华,在小学义务教学阶段,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教师应注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学科教学中,而不是夸夸其谈,流于表面形式之中。组织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教师应做的基础工作,所以,在小学語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性和实施性的。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生活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相应的对策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重智育、轻德育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缺少德育教育的问题,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种情况下虽然会让学生的成绩提高,但是将语文当成提高学习成绩的“工具”,缺少对学生的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只会沦为考试的“附属品”,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也忽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2重灌输知识,轻学生感受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只重视在课堂上用灌输式的方式传授知识,成为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想法,不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学习态度。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比如有部分学生对于写观后感非常排斥、厌烦,而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观后感,可能会从教材、网络、相关资料中进行抄袭。教师只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体情况,并不会从学生的作业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
2 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通过教材剖析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蕴含着德育教育。所以教师要以教材实际内容为基础,通过深度剖析教材,将教材中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实际教学拓展,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师要正确认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适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将文章中学习的道德品质升华成自身道德素质,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白杨》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的真正含义吗?”教师在提问之后可以适当请几位同学来回答问题。最后教师为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帮助学生感悟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坚韧不拔顽强生长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白杨象征着在祖国边疆辛苦奋斗的建设者们,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间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2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理解能力,并跟随教师创设的情境意境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情感介绍,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模拟出文章情境,以此来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已达到语文教学育人的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化教育设备已经彻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而且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是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对培养学生德育教育有很大帮助。比如在学习《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时,因为学生没有具体感受、了解过,所以可能较难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含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让学生沉浸在丝绸之路的美丽景色之中,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给我国带来的文化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文化繁荣之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
2.3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挖掘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中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比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先进行文章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四段“虽然生命是短暂的,谁也不(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53页)能左右生命的持续和结束,但是我们可以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价值,好好把握生命的机会,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有价值。”并让学生结合文章的作者注释(杏林子,真名刘侠,女作家。在12岁时不幸感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时间的增长病情不断恶化,但是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发表了诸多精美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的珍重和她执着的追求,使学生深受感动。教师这时可以让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并谈一谈在文章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要为社会作出贡献,不能浪费自己的人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
2.4在朗读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情感是处于初期“嫩芽”的阶段,小学生需要经历、接触不同的事物来体会新的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搜集不同德育的文章或者内涵丰富的文章让学生看,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堂期间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将含有德育故事的文章通过分配角色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深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在朗读期间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这样能更深刻的体会这个故事中所有表达的寓意,通过多次情感丰富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多的体会,受到文章核心思想的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
2.5在写作评价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他们往往就是根据自己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经历出发去进行写作,在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情感变化。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作技能和写作积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情感的引导。此外,教师要明确写作评价的重要性,学生在写作完成之后教师的评语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评价要针对小学生内心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鼓励赞扬评价,通过写作评价培养学生的德育。
例如学生在写关于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愿望的写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评价“你是一个有夢想、有志向的孩子,希望以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等这种积极、正能量的评价,通过良好的写作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整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德育的位置与智育齐平,已达到语文育人的真正目标。教师应重视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德育的培养,但是教师应注意不要强行为学生灌输德育理论知识,也不要勉强学生死记硬背育德道理,这样会适得其反,要科学、合理地将教内容深度剖析,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教学、朗读课文教学和写作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晓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2] 黄雪莲.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17).
[3] 李文学.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