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论文频道
 
 网站首页 | 论文频道首页 | 小学语文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 小学英语论文 | 小学体育论文 | 小学音乐论文 | 小学美术论文 |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 初中英语论文 | 初中历史论文 | 初中政治论文 | 初中物理论文 | 初中化学论文 | 初中生物论文 | 初中地理论文 | 初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品德
 高中语文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 高中英语论文 | 高中历史论文 | 高中政治论文 | 高中物理论文 | 高中化学论文 | 高中生物论文 | 高中地理论文 | 高中体育论文 | 美术 | 音乐
 栏目类别:论文发表网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初探

更新时间:2019/1/20 17:40:00  浏览量:3082

  【摘 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绚丽的精神财富,是全民族的骄傲。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作为一种只有区区数十字的文体,其内涵却异常丰富。如何有效开展古诗的教和学却难倒了不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以读促学,读中悟情”的古诗教学方式,收获了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以读促学;读中悟情;画面;体验;意境

  古诗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精髓,其融合凝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意境,已形成了一种民族化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底蕴。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一首写景诗,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优雅飘逸的诗句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注重的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提倡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采取了初读、精读、品读的“三读”形式,引领学生以读促学,读中悟情,收到了很好的古诗教学效果。

  一、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固然是重要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整体上感受古诗的画面却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对学习和品析古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在导入部分,针对这首古诗的特点,我先出示了一组苏轼不同风格的诗,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诗句进行归类整理,然后从课题入手,顺带着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全诗大致内容。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曲舒缓的音乐,伴随着舒缓优美的节奏,一幅幅西湖的图片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这些图片将诗中描写西湖的一个个画面串联了起来,徐徐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音乐的渲染以及西湖美景图片的激发联想,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脑海中建立起了西湖美景的深刻画面,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古诗做好了铺垫。正是这个整体感知的画面感,带给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先入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画面到内容,入情入境,在不知不觉中探知到了诗歌的意蕴和真谛。

  初读古诗,音形义的学习让我们与古诗能够零距离地对话,画面的感受却能够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基调,叩开学习诗歌的大门。

  二、精读古诗,融入体验

  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源于不同的写作背景,而背景不同必然影响对古诗的理解与品析,给学生学习古诗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那么,怎样解决这样的困难呢?精读古诗,融入体验,能够带给学生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当我在帮助学生建立画面之后,紧跟着在教学设计中就告诉学生,借助查资料、对照图、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等方法理解关键词语,全诗的意思就能懂了。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开始自学、交流、尝试学习。学生汇报没有按照诗句的顺序,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内容又做了合理的补充。当学生回答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时,我赶忙指导学生补充西施的资料,让学生明白西施是美的代名词,是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首,为后面“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这个问题做了铺垫。当学生在理解文本上出了问题的时候,我又有针对性地借助各类资料及时补充,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进入诗歌情境中去,深入感知。如在解释“水光潋滟晴方好”时,学生说“波光粼粼”,此时我及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什么是水光潋滟,强化记忆,感知西湖的美。就这样,在教学前两句诗时,我反复强调学生要带着画面,想象画面,体验画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将自己融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中,晴天也好,雨天也奇,雪天也美,雾天也美,西湖之景时时皆美。

  精读古诗,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诗歌的意境,将学生置身于古诗情境中感知诗歌的美,通过亲身的体验学习,感知和理解古诗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这未尝不是品析古诗的一种好方式。

  三、品读古诗,领会意境

  诗歌教学,如果单纯地从分析语言角度去引导学生理解,难免打破诗歌的意境美,让诗歌变得枯燥乏味。所以,品读古诗,领会意境尤为重要。从意境入手,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内在,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

  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先是给学生准备了苏轼和西施的两段资料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又准备了苏轼的一段文字,选择性地罗列了苏轼一生中的主要经历。通过资料的引领,一下子将学生拉进到诗歌中来。苏轼的一生曲折多难,几经起伏,64年的岁月中,无论是得到重用,还是被害被贬,苏轼始终保持荣辱不惊、超然洒脱的心境,这不正和诗歌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相互印证了吗?这不正是他的豁达境界吗?正是由于苏轼的这种豁达和开朗的个性,当苏轼36岁在朝廷受到排挤时,被迫请调杭州,西湖的美景深深打动了他,留下了这千古流芳的名句。一段又一段的资料裹挟着诗歌的语言文字,学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从文字外走进了文字中,从现实走进了苏轼所处的年代,在诗歌意境中辗转反侧,低头吟哦。

  品读古诗,领会意境,给学生学习古诗提供一个坚实的支架,让学生通过意境深入古诗的内在,畅游于古诗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精华。对古诗的弘扬和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更有助于彰显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我们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古诗教学实践,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紧扣诗歌学习的规律,结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在读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在读中激发学生悟情,真正深入诗歌学习的内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内驱力。

 与古诗教学有关的小学语文论文
 热点推荐
CopyRight @2018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