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和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同时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与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让物理知识走入生活,进而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生活化教学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加强孩子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下面我就生活化教育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1 导入新课要生活化
物理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积极将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所能接触到且运用到所学物理知识的生产、生活活动灌入教学活动中,使所学课题在开始就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实践辅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而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变阻器”这一知识环节时,,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画面会变亮变暗?为什么转动收音机上的音量旋钮,收音机的声音会变高变低?为什么舞台上的灯光会随剧情的变化而变强变弱?”等等,孩子们出于好奇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可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再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教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2 课堂教学、讲解、举例生活化
教师在物理理论知识讲解时需尽量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意义,帮助其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而促进其学习的能动性。如:讲声音的特征时,让学生听不同歌手的歌曲;讲物态变化时传授完知识点直接把学生领进学校的伙房进行观察;讲简单机械时,把自行车搬进教室;讲压强时,用锋利不同的刀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萝卜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3 课堂实验生活化
在日常的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廉价的日常用具在训练动手能力方面比实验室仪器要实惠得多,利用它们来实验,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感受物理、体验物理。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瓶、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再如用石块、木条、木块、水做惯性实验、密度实验、压强实验;用气体打火机、旧导线等材料做电学实验。培养学生在衣、食、住、行中寻找实验机会,活用物理知识,将实验生活化。
4 课堂探究生活化
初中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等情景,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体验、感受转化为物理知识,才能合理地作出猜想。如:在《压强》一节的引入中,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钉木板,学生理所当然认为男生钉入的快一些,但实验结果却是女生快,进而激发了学生的不满与疑惑。教师在此情况下提出疑问:“起初大家认为男同学会毫无疑问地胜出这个比赛,主要原因是基于什么考虑?”生:“男生力气大!”师:“也就是说,压力的作用效果,从大家常识来看是与什么有关系?”生:“力的大小。”之后老师展示两个同学用的钉,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与此同时教师因势利导:“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了普遍认为与压力大小有关系之外?还有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观察,学生提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5 习题生活化
例如在学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时,设计这样一种场景:“小民同学星期天在一装饰品店买回一戒指,测得其质量为8.9g,投入装水的量筒排开水的体积是10ml。请你来做技术员,根据以上数据和所学的密度知识初步判断小民同学买的是不是纯金戒指?”这样的题目与其说是做作业还不如说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把这样一段生活经历摆出来,就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
在做题,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生活实际问题,有用的问题,有了内在动力,那么学习的心情自然不同了,让他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活跃地投入学习,产生的效果自然就好。其次,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观察的课外作业和实践活动,并写好观察报告。例如,让学生观察夏天太阳落山时稻田里稻叶上露水的形成;观察冰箱冷冻室内盐水和纯净水哪个先结冰的现象;观察寒冬的教室里下晚自习后玻璃窗上冰花的形成。
6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并挖掘所能接触到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进而将纯粹的物理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拉近二者之间关系。让学生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去感受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并掌握,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比如:让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环境;在家长辅助下排除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电路故障等;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校现有实验器材进行改进,进而更有效地完成课本实验;改善家庭中的燃具,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总之,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和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同时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与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让物理知识走入生活,进而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李俊谦.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2]孙伟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3]胡昕捷.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式学习支撑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