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网站首页 | 经典美文 | 精短美文 | 山水美文 | 生活随笔 | 现代诗歌 | 短篇小说 | 哲理小故事
 栏目类别:经典美文

道德从何处来

作者:白岩松  更新时间:2018/1/6 10:11:00  浏览量:3007

  中国人从小就习惯给人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感触更深。小时候看电影不多,一看电影便要问爸爸妈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

  非常遗憾的是,如今很多年轻人依然持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逻辑观。事实上,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这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我们倡导道德、公益和爱,期待更多的响应,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满世界去寻找“好人”,而是要思考:如何用好的教育、好的法律、好的制度、好的环境等,把人们心中原本就存在的善激发出来。

  從当年的“小悦悦”事件到宝马车碾童事件,再到如今一起又一起摔倒的老人讹诈搀扶者的案例,大家都感到很难过,觉得中国人的道德意识一塌糊涂。可是,问题仅仅在于道德吗?

  摔倒的老人为什么讹诈扶他的人?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们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最大的痛苦不是来自肉体———中国的父母心疼孩子啊,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孩子扛不住。在这之前,他们可能行了一辈子的善,但是这一瞬间都不存在了,他们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自己起来的人。如果中国的老人都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会发生这么多起讹诈事件吗?

  因此,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只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程度。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我从来不愿听到人们光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谈论道德,那样意义不大。

 上一篇:父亲的拥抱
 下一篇:我不喜欢忍
 白岩松的其它作品      查看更多……
 经典美文推荐
 短篇小说推荐
 诗歌推荐
 精短美文推荐
 山水美文推荐
 生活随笔推荐
CopyRight @ 2007-2015   美文网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