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 语文作业答案 >> 语文知识

杨万里《夏夜追凉》鉴赏

更新时间:2017/8/9 11:01:00  浏览量:7097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宋]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赏析: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作诗两万多首,只有少数传下来, 《夏夜追凉》 就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标题中的“追凉”,就是“觅凉、取凉”的意思,“追”字体现了诗人对“凉”的热烈的渴求。追凉的季节是“夏夜”,暗示了夏天的夜晚天气依然炎热,让人难以忍受。

  首句“夜热依然午热同”,写出了夏夜之热。在夏天,中午时分,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在诗人的感受中,“夜热”竟然和“午热”差不多。结合第二句“开门小立月明中”可知,诗人是在屋子里热得受不了了,才打开屋门,去“追凉”,点出了“追凉”的原因。

  当他走到屋外,发现了明月照耀着大地,他静静地站了一会儿,走动起来,继续“追凉”,同时赏月。追凉使身体舒适,赏月使心灵愉快。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人在月光下散步,竹林深深,树荫密密,“竹深树密”写出了环境的清幽;“虫鸣”是以动衬静,只有在静谧之中,“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竹深树密虫鸣处”,动静结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心静自然凉”,诗的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写出了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内心安宁、寂静,静中生凉意。这种凉意,并不是夜风送爽,而是诗人从内心生发出来的。

  回顾全诗,诗人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荫、深幽的竹林、悦耳的虫鸣以及诗人悠游的身影,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感悟到“静中生凉”的哲理。

 小学语文知识点推荐
 初中语文知识点推荐
 高中语文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07-2016   语文作业答案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