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小篆和隶书

更新时间:2016/7/22 14:17:00  手机版

  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书同文:

  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和官方文字,相互交流很复杂,这种文字上的分歧,导致了秦统一后的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严重阻碍;因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程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更为简化的字体,整理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其中,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即皇帝诏书和政府的正式文件用小篆书写,民间和非官方都使用更为简易的隶书。“书同文”起到了推行法令,传播文化的作用,也是我国文字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汉文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篆拓片: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