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瓜分狂潮

更新时间:2016/7/22 18:16:00  手机版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

  甲午中日战争后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的变化的特征:

  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几个最早”:

  1.最先取得借款权的是俄法;——控制经济命脉

  2.最先取得铁路开采权的是法国——军事镇压;经济掠夺。

  3.最先取得开设工厂权的是日本——阻碍民族工业。

  4.最先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是法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5.最先强占租借地的是德国——胶州湾。

  清政府借款和今天中国政府吸引外资有何区别?

  1.背景:清政府——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被动地接受其剩余资本,是在战败情况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件下。

  今天——面临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难题,即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中国现有资金短缺相矛盾的情况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情况下主动实行的。

  2.目的:清政府——主要用于战争赔款;

  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3.性质:清政府——带有苛刻的条件,回扣盘剥重的奴役性贷款。

  今天——坚持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4.影响:清政府——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今天——取得显著成就,外资和中外合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方列强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2)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3)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

  2.在帝国主义阶段: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影响:

  1、争做中国的债主——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达到控制中国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

  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1)争夺修筑铁路权——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掠夺财富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争夺开矿权——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

  (3)争相开设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

  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神圣的领主被肢解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1、根本原因: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

  2、直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

  1.原因:

  (1)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2)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

  (3)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4)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

  2.政策的特点:

  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

  3.实质:

  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局图: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

  19世纪末美国侵华政策的演变:

  1.演变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后,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

  2.原因:

  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追随英法,参加多次侵华行动。因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落后于英法,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也不可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扩张有了经济实力。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美国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但当时美国军事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反战运动,不可能采用军事手段。这样美国就试图凭借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排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上一篇:马关条约
 下一篇:甲午中日战争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