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经济特区的建立

更新时间:2016/7/25 13:41:00  手机版

  经济特区:

  所谓的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的特就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最早选择深圳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

  1.深圳等地的优越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台,便于发挥对外窗口的功能。

  2.福建广东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港澳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加强了与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关系的紧密性。

  4.面向南海或台湾海峡,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极为通畅。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

  1、目的:

  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第一步开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

  第四步:内地。

  3、成效: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经济特区: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