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答案网! 请  登录  |  免费注册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网
  

 答案网首页 | 知识点首页 | 语文知识点 | 数学知识点 | 英语知识点 | 历史知识点 | 政治知识点 | 物理知识点 | 化学知识点 | 生物知识点 | 地理知识点 | 知识点梳理
 栏目类别:知识点 >> 初中 >> 历史

宗教改革

更新时间:2016/7/25 14:51:00  手机版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他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路德先后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要求教会改革,并建立了路德教派。

  加尔文:

  加尔文,瑞士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加尔文主张大大简化教会组织,规定教职人员从信徒中民主选举产生,从而彻底改革了教会组织。他把复杂的天主教七礼减去五个(坚赎礼、赎罪礼、涂油礼、授职礼、婚礼),也不许望弥撒、崇拜偶象、朝圣和斋戒。他认为在真正的教会里只有牧师、教师、长老和执事四种人是不可缺少的,其他人员一律精减等一系列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实质:

  资产阶级发封建反教会统治的思想改革运动。

  路德教派与加尔文教派的异同:

  1、相同点:

  (1)强调《圣经》的地位;

  (2)主张信仰得救;

  (3)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2、不同点:

  (1)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验论;

  (2)加尔文教派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他们加强政宗教改革马丁路德雕像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

  3.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宗教改革的影响:

  政治上: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2.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3.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

  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1.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3.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

  加尔文:

 上一篇:古埃及太阳历
 初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高中历史知识点推荐
CopyRight @ 2018   知识点 www.zq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